本报讯 (通讯员 万再祥 万兆川) 近日,走进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旱改水”杂交水稻制种项目坝区,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稻香。
“一年之中开心事,喜看丰收粮满仓。”种植户张能攀介绍说,今年在腊恰畈改造坝区发展280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通过县农业农村局测量队的测产数据,又香优品种获得大丰收,亩产达到219公斤,亩产值4599元。
旱地变良田,稳粮又增收。大有镇大力推进“旱改水”项目,腊恰畈坝区主要加强水、田、路综合规划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
同时,围绕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积极谋划部署、集聚要素资源,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成为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坝区实施旱改水面积807亩,整个坝区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70亩,惠及周边农户567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收入一亩600元,劳务收入700元以上。”大有镇副镇长赵明镜说。
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今年,岑巩县投入资金规模15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0亩,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全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预计生产种子780万公斤,可带动11个乡镇70个村1.2万余农户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