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翁义小学 李红花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展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根本的计算,要到达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数学计算应该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计算教学中, 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到达算得准、快的目的。通过用游戏、竞赛、卡片,小黑板、听算、限时口算等有趣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同时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中采用的主要计算方式有口算、笔算和估算。其中口算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最广泛,口算在小学阶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笔算和估算的根底。在课堂中让学生将笔算与口算训练结合,可以口算的尽可能用口算。坚持让学生口算,可以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增强口算意识,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形成口算的技能。
三、重视笔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笔算完成,而这局部内容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容易粗心。其关键在于没有弄清楚算理。如果学生在计算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笔算过程就只会是机械的操作,又怎能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关键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一是通过引入形象直观的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充分感知,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理的过程,可使学生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二是通过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理清楚了,将对学生正确进展计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提高计算能力。
四、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没有必要进展准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现象颇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估算有关的内容也很多,如估计商的近似值、试商、估计积是几位数等。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法对数学规律进展猜测,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展估算。也可通过多种举例估算训练,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了估算方法,增强了估算意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标准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给予学生耐心、恒心,要统一方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