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翁义小学 杨昌敏
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会让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让整个教学处于积极向上且自我满足的状态,还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有效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并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和掌握教学重难点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优质的教学环节。有效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还要了解数学历史、生活中的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作为教师应有的素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再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反观如今教学现状,关于有效性教学的设计并不是很多,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讲,它的作用及目的是要在教授学生最基本运算的同时让同学们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通常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被“教学经验”禁锢,即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教研培训中,想让一位老师的教学思路与现下的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是很难的,固有的教学思维会将学生的思路全部牢牢限制在自己的设计条框之中,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和发挥想象。但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小学阶段的过程中,每个学年的学生都成长成不同的个性特点,并且小学数学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安排的,老师不自我学习和提升是难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的。
二、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教学课程的设计包括对教学资源、生活与数学、人文渗透和课堂生成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熟知教学课程,熟知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了解所教学阶段的知识涵盖量;二是生活与数学,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感受不是上课,而是在学习生活的技巧;三是人文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是有历史的,有区域,有关数学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人文渗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是课程生成,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让课堂成为师生进行知识建构与沟通的实验室,而非机械接受知识的“讲堂”。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更加轻松,而影响课堂环境的要素十分复杂,如校风、班集体学风、教师的个性与教风等等。其中班级环境是学生直接接触的环境氛围,在松弛有度的班级环境中学习小学数学,每个学生都能一起学习和进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的教学问题值得我们深究。面对新课程标准里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经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学生的诸多情况以及“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都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拿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佳突破口就是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
第一,要认真学习 《标准》及相关的资料文献,通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认真研究《标准》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要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学习,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整合教材内容,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课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