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6日

中学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 凯里市第六中学 龙晓琴

一、美育视域下民间音乐的相关概述

美育是美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总称,主要是引导学生爱好美、认识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在初中教育当中,音乐教师是践行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审美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育视域之下,民间音乐在声音、形式以及意境方面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色。所以,在初中审美教育当中,教师需对民间音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积极引导初中生对民间音乐具有的意境之美以及形式之美进行感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素养,同时还能对民族文化加以有效传承,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以及自豪感,进而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美育视域下中学民间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时代高速发展,促使中学生对于音乐进行了深入了解,然而依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很多初中生都非常喜欢全球经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网络音乐,对于国内传统音乐知之甚少,很多学生认为国内传统音乐是山歌或者戏曲,这亟待教师给予初中生进行正确引导。为此,在美育视域之下,教师需积极开展民间音乐教学,对传统文化加以有效传承,促使初中生对民族文化加以学习,增强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一)有助于初中生的自身发展

伴随新课改渐渐深入,核心素养已经变成教育领域当中的重要教育理念。中学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教育能够对学生一生产生极大影响。在信息时代之下,初中生可以与很多音乐文化进行接触,其中包含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文化,也有不少颓废消极的音乐文化。为此,在美育视域之下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可以促使初中生对经典、优秀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解,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弘扬,有助于开阔初中生眼界,有效提高其文化修养以及美学素养。

(二)有助于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

由于课时有限,音乐教师在课堂之上主要对乐理知识、演唱方法以及合唱方法进行讲解,组织初中生进行视唱练耳。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当中包含的音乐知识加以讲解,组织初中生进行视唱练耳,同时还需加入一些特色化的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同时还能拓展初中生视野与知识面,有效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有助于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播

现阶段,各国间的文化交流非常密切,重金属以及摇滚音乐不断刷新人们认知,并且对国内民族音乐文化造成较大冲击。相比于成年人,中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以及认知能力,很容易对这些新事物进行接受以及赏析。而国内传统音乐多是节奏较慢以及曲调委婉的乐曲,难以得到初中生认可。在美育视域之下,教师在课堂之上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有助于初中生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促使初中生对民族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加以体会,进而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以及发扬。

三、美育视域下中学民间音乐教学创新性开展策略

(一)营造相应教学情境,强化初中生的审美体验

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以及传承,民间音乐含有深厚美学底蕴,所以在中学民间音乐教学期间,怎样引导初中生对民间音乐具有的深厚美学底蕴展开探究,促使其对民间音乐具有的意境美与形式美展开探索属于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民间音乐教学期间,教师需对教学情境加以有效创设,对审美教育进行深化,突出民间音乐具有的美育价值。课堂之上,音乐教师可对多媒体加以运用,对民间音乐有关视频、音频、文字及图片加以展示,引导初中生对于民间音乐含有的美学因子展开思考以及分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音乐教学加以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审美体验。

例如,音乐教师组织初中生赏析藏族音乐以及舞蹈之时,可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加以运用,为初中生展示西藏民族音乐以及舞蹈视频,促使初中生在情感认知方面认同藏族音乐。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图文结合这种方式对西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民族风貌加以展示,促使初中生对于藏族音乐以及舞蹈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详细了解,让其获得深刻审美体验。这样一来,除了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助于初中生对藏族音乐以及舞蹈艺术具有的审美内涵展开深入探究。而且,初中生情感以及思想能够得到升腾,感受到快乐以及愉悦,丰富其学习感受。可见,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民间音乐教学,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审美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有效培养其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二)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养

在美育视域下开展中学民间音乐教学期间,教师需从不同方面对民间音乐具有的美育价值加以拓展,借此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建立高效的民间音乐课堂,重视多学科间的碰撞融合,进而对更多美育资源进行挖掘。同时,教师在内容碰撞以及交流期间,可以对不同教学方法及手段加以运用,借此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

例如,音乐教师可开展皮影戏赏析教学,借此强化学科之间的融合,积极引导初中生对皮影戏此种民间艺术具有的艺术特征和产生背景加以分析,对皮影戏创设的文化氛围以及体现出来的审美已经展开讨论。除此之外,初中生对皮影戏进行欣赏期间,还能激发其剪纸兴趣,进行剪纸期间,可以进行美术剪裁以及手工操作,学习皮影戏的伴奏曲调,促使初中生对民间音乐含有的审美文化加以感受。通过把音乐和美术学科加以融合,可以促使初中生对皮影戏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审美体验,促使其对民间音乐文化具有的魅力加以感受。

再如,音乐教师可组织初中生进行配乐朗诵活动,让初中生自行选择一种民间音乐作为朗诵配乐,之后对相应的散文或者诗词进行朗诵,这样可以创设出音画一体化的审美意境,有效强化初中生的审美素养。

(三)强化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水平

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提升中学民间音乐整体美育效果。所以,在中学民间音乐课堂美育探究期间,音乐教师需着重提高初中生审美水平以及审美素养。例如,开展山西民歌赏析教学期间,音乐教师可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学习,借此强化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教学期间,音乐教师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个原则把初中生分为多个小组,同时给各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针对山西民歌具有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歌词内容、唱腔风格和代表作品展开深度分析,之后让所有小组对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展示。在此过程之中,师生可以一同对山西民歌展开交流。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初中生对山西民歌具有的审美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从歌词、唱腔、旋律以及意境这些方面感受山西民歌具有的美,从而肯定善心民歌在我国民歌体系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能拓展其审美素养,强化初中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组织初中生展开组间合作,促使初中生通过创新民歌这种形式来演绎山西民歌,促使初中生对于山西民歌展开审美探究。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初中生对山西民歌的歌词以及旋律进行新的体验。

民间音乐含有深厚美学底蕴,拥有大量民间音乐,这些音乐非常珍贵,是中华民族具有的艺术瑰宝。如今,在美育视域之下开展中学民间音乐教学,有助于初中生的自身发展,有助于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并且有助于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播。为此,开展民间音乐教学期间,教师需营造相应教学情境,强化初中生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养,强化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水平。这样一来,能够对民间文化加以有效传承,有助于引导初中生探究美以及创造美,进而促使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 2022-08-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554.html 1 中学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