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6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讨

○ 三穗县瓦寨镇中心小学 胡优祥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但数学的理论和公式却来自人们对生活规律的总结。小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贴近生活化教学呢?对此,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以“空间和图形”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以边长、长度、宽度这样的理论名词进行讲解,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出现的事物给学生举例,如黑板、课桌等长方形物体或魔方玩具等正方形物品。再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一批巧克力,如果每只盒子装40 块,要装15盒。现在只有12只盒子,要把这些巧克力装完,平均每只盒子装多少块?”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二、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

结合实际生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概念,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认识人民币 》一节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呈现三名小学生在商店买文具的情境。这种购物真实生活场景的呈现是非常吸引学生的,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联想到买东西需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开始认识人民币的新课教学。这种使用人民币购买学习文具的生活画面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吻合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接下来的探索新知中就会容易很多。再如,以“统计”一课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统计对学生来说很抽象。而将统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现象结合就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经历出发。如在日常生活中,农村学生的家里可能就会养鸡养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家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鸭?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学生上学的时间为例,让学生计算除周末后一个月的上学天数是多少天?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设计要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就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以“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购买文具或其他商品的经历为例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中,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超市的售货人员和顾客等角色,将书本和文具等物品作为商品出售。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商品进行定价,也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自己设计价格。准备好以上环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始买卖商品。在模拟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学生对商品的数量、价格都会有具体的了解。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一起计算商品的总价。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数学的身影,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以“时、分、秒”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分、秒”相关内容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学校早上上课是什么时候?”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校上课的时间。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在工具时钟上将上课时间演示出来。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观念下,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 2022-08-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557.html 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