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7日

贴秋膘

○ 陈 亮

去年立秋那天,远在北京耍的五伯在视频中越发精神。人逢喜事精神爽,我说,“五伯,您好像长瘦了。”五伯笑嘻嘻地说,“不瘦不行,正好贴秋膘。”

“贴秋膘”一词从此走入我的视野。当时我不为所动,直觉告诉我,“贴秋膘”是个鲁莽且有些赤裸的词语,要么是五伯的一家之谈,要么就是众说纷纭,一句没有科学根据的民间笑话而已。

但是,今年秋天到来之时,也就是立秋那天,我突然想起五伯说的“贴秋膘”,赶忙拜访了度娘,才知晓我当初的孤陋寡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我赶忙对妻子说,“今天立秋,改善伙食贴秋膘的时候了。”没想到妻子的反应那么迟钝,“贴啥子膘哦,你看你长得那么胖,还需贴吗?”我一时语塞。后来才知道,只有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明间流行“贴秋膘”,南方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难怪到了北京儿子家的五伯会骄傲地说出这三个字,原来是因缘巧合而已。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我这样的吃瓜群众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吃肉不成,吃瓜总可以的。汪曾祺在《苦瓜,是瓜吗?》一文中写道: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些瓜当然可“咬”,但葫芦或苦瓜,也可以用“咬”字形容吗?笔者不敢苟同。且看立春时节就有咬春之说,“即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等”。说明苦瓜也是可以“咬”的。

妻子看我可怜,买回半个大西瓜,冰冻后拿出来,我像八戒吃瓜一样囫囵吞枣,大口朵颐。对立秋的仪式感才得以释怀。

--> 2022-08-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658.html 1 贴秋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