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果 通讯员 邰胜智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正是黑皮鸡枞菌种植的好时节。
“家里有玉米芯的不要丢掉,把它们收集起来,跟我学用玉米芯种菇。”在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林下经济基地,当地“抖音达人”王静正一边现场指导务工人员摆放菌种,一边开着视频直播对其他村民进行种植技巧线上培训。
王静今年32岁,是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一名苗族妇女,每每提到她,村民们无一不竖起拇指连连夸赞“这个媳妇不简单”。说到王静的不简单,原因在于她凭着一部手机就带动村民们越过了贫困线,过上了好生活。
2013年,王静辞掉在深圳一家外企的工作回到老家,做了一年民办学校教师、两年菌种公司工作人员后,于2016年底开始创业,通过直播或短视频传授农业技术。
“2015年,我在一家菌种公司工作时,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课上讲到电商将在未来5年成为助推农业发展的风口。”王静说,2016年从菌种公司辞职后,她在高塘村租了一栋闲置两年的老屋,开始从事电商带货。
此前,也有人将老屋租下做生意,但失败了。看到王静又把老屋租下,一位亲戚说,放弃好好的外企,回家来折腾,大概率也要步人后尘。
听到亲戚的嘲讽,王静暗自下定决心要把电商做好。“依托良好的生态,贵州的农特产品品质优良,关键是如何把它们更好地推送给消费者。”她说,电商开辟了一条新路。
那段日子,王静一边从线上接单,一边与丈夫到各地农户家收货,悉心向农户请教种植技术。她说:“我深知要不断学习,所以一直留心各种农业技术,希望能为我所用。”
2017年,王静开始发展自己的基地,利用学到的技术种植魔芋、茯苓、红薯、蘑菇等农特产品。
“2017年,在施秉县开展的一期自媒体培训班上,老师们介绍了短视频的带货趋势及其创作和运维技巧。”王静判断,短视频将助推农业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想清楚内容输出方向,并未草率进入。
之后两年,她一边打理电商业务,一边不时浏览各大自媒体平台。
最终,王静找准了方向:向网友系统、细致地分享农业种植技术,并尽可能帮他们带货。
“通过短视频平台把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推介给农户,同时吸引一些经销商前来采购产品,形成良性互动。”2020年,王静开始拍摄短视频,利用秸秆、玉米芯、废弃的松树根等种植蘑菇、天麻、灵芝、茯苓……把过去在菌种公司和向农户学到的种植技术一一分享。
王静最火的一条视频,就是在杨柳塘镇平磨村指导村民用玉米芯、玉米秆培植平菇的视频,播放量达6604.9万次,点赞数104.6万人次。火爆的培训视频在各个平台播放后,网友纷纷向王静咨询食用菌菌种价格问题,这又让她看到了商机,于是她开始从事销售菌种。
同时,王静又开始培训村民种植小米、精品水果等,除用手机帮助群众“直播带货”外,还与群众签订产销合同,收购农户农产品后通过电商、淘宝、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生意愈发红火起来。通过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王静的货源变得充足起来,销售产品也更满足了客户需求。
“我觉得自己站在了农业发展的风口。”如今,王静已经在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积累了超300万的粉丝。
2021年,王静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直播带货”帮助群众销售小米、魔芋、红薯、天麻等农特产品50吨以上,销售额达300余万元;自己的电商公司销售菌种40多万棒,销售村民农产品30吨,年利润收入65万元。另外,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各种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不少于60场次,帮助当地200余户农户发展科技农业增收致富,带动100名村民到她的产业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如今,王静不仅是当地大有名气的“直播带货达人”,更是当地一位“90后”新型农人,她还被该县科技局聘请为“县级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户就种植技术答疑解惑。
“年轻人要做有价值的事,善于学习,把握时代机遇。”王静说,“认准了道路,就要排除干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