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湘) 日前,笔者走进天柱县蓝田镇鸿发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只见大豆植株丰茂,豆荚丰满;玉米身姿挺拔,硕果累累。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大豆玉米,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我们村第一次搞复合种植,没想到这么成功,听到成熟采摘的消息之后我第一时间就赶来了。”鸿发村退休老支书孙根辉乐呵呵地说道。
鸿发村地处天柱县蓝田镇西部,由黄家、杞寨、寨头三个片组成,总人口4634人,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部分山坡上的土地闲置。为实现“撂荒地”到“金土地”的华丽转身,蓝田镇积极响应,通过部署发动、召开院落会、进行技术指导、落实资金补贴、联系公司收购之后,在鸿发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像这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县主要做法是种2行玉米套种3行大豆,今年玉米平均亩产有422.2公斤,大豆平均亩产有87.6公斤,每亩比传统单独种植要划算得多,确实值得推广。”天柱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杨玉英边测量亩产值边向笔者介绍道。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今年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在部分乡镇街道推广的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一季双收两种作物的种植模式。蓝田镇立足实际,严格执行中央一号文件“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精神,强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细,帮助农户科学选种、精准施肥、传授知识等,为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使用潜力。
“我们村今年推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既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又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余元,务工群众人均每年增收2000余元,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谈及今年复合种植示范点的成功,鸿发村党总支书记杨代流脸上挂满了笑容。
下一步,该村还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以“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出一条带领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进一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真正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