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9日

铺就幸福路

—— 丹寨县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 通讯员 张燕

一条条迂回在山水之间、穿越于田野阡陌的农村公路,与路旁的农家院墙、产业基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乡村风景……

近年来,丹寨县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外畅内捷、穿山越岭的路网,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产业路、幸福路。

“十三五”以来,丹寨县新建农村公路310公里,实施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及养护工程66.054公里,新建及危桥改造八座,安防工程267.5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1%。

截至2022年,丹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54.931公里,实现了全县122个建制村100%通水泥路、100%通农村客运的“双百”目标。

开山凿崖打通“致富路”

在锦鸡舞的故乡排调镇麻鸟村,第一书记池明通刚刚度过了一个忙碌的七月,“我们这儿海拔高,凉快, 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避暑,村里开办了民宿、农家乐,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池明通明白,麻鸟村可利用的最大资源便是民俗文化。他说,得益于通村到组的水泥路,这几年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他和乡亲们正在打造锦鸡舞研学基地,让民族文化得以更好传承。

麻鸟村山高岭大,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外界,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不留神就会滑倒,就是这一条7公里的羊肠小道,村民们投工投劳、开山凿崖挖了3年。

土路通了,终于可以骑上摩托车出行,但因路面狭窄又无人管护,在阴雨天仍然难通行,老乡们建房所需的材料每每都要大费周章才能运进来,想去趟镇政府办事,就得花两三个小时。

随着贵州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等工程的实施,村里先后修通了到村到组到户的水泥路,路边还安装了路灯,这个不被大家看好的村子,如今却成了众多游客寄情山水、寻找乡愁的心仪之地。

路通了,连住了民心,坚定了信心。村民余灵贵在麻鸟村里开起了民宿农家乐,还带动了3户村民抱团发展,大家做芦笙、卖土特产,年营业收入有6万多元。“我是第一个经营农家乐的,我把自家的房子打理好,作为民宿,吃也简单,都是原生态的农家饭,游客们也很喜欢。”余灵贵说。

在大山深处的雅灰乡夺鸟村有一片千亩茶叶基地,这里高海拔、云雾多,是种茶的天选之地。每年,基地能产出优质干茶5000公斤,产值300万元,采摘时节,村民们每天骑着摩托车盘旋在腰间的土路上,不安全不说,还特别费时。由于道路不好,每天的茶青运送也异常艰难。

今年5月,雅灰乡夺鸟村产业路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主要对现状路面、排水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工程已完成了90%。

“这条产业路硬化了,我们每天到茶场务工就方便了,再也不怕下雨打滑了。”村民王浩成对这条路期许了很多年。

路通信心足!明年,夺鸟村计划扩种新茶200亩,采取“反租倒包”形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振兴当中来。

修通一条路,激活一片景,带富一方百姓,在丹寨县,因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故事在每个村都能寻见。

改革开放初期,丹寨全县仅有4条全长94公里的砂石路,“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是当时丹寨的真实写照。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丹寨把建好“四好农村路”作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80.447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17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组组通硬化路。2019年4月,丹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比国家给出的全国脱贫期限提前了两年。

串联景区畅通“产业路”

走进龙泉镇马寨茶园,一条水泥路犹如飘带穿过茶山向远处延伸,道路两旁,树木茂密,风景宜人,道路两侧,郁郁葱葱,栽有樱花、紫薇等苗木,沿路还设有停车场、休息区、观景亭等。

今年入春以来,自驾前往丹寨马寨茶园的游客多达数万人,游客们挎上竹篓,走进茶园,一边体验采茶的乐趣,一边拍照留念感受茶园风光。制茶区,大家体验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流程。累了,泡上一杯好茶,赏自然风光,好不惬意。

“前几年我来丹寨都不知道有这个茶园,现在交通很方便,我们才有机会来观光,风景也很美,身心愉悦!”游客万女士说。

“这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可美了。每天早上,都有几十人沿着这条路自驾游,还有人来这骑行呢。”马寨村党支部书记陈绍海说,过去,这条路不足5米宽,破损严重,到处坑坑洼洼,没多少人愿意来。2012年通过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2013年建成通车后,道路完全变了样,路面宽了,全线绿化、亮化,停车带等附属设施也齐全了。

沿着茶园一路向前,连接着扬武镇红星村蓝莓园。这条长4.9公里的通村路于2014年完工,现已成为一条集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致富路。

过去农村路不好走,每到收获季,蓝莓的运输就成为难题。而现在,路通了,车辆能直达蓝莓园内,省时又省事。“农村路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了实惠,别的不说,光是运费就省了近两成。”一家蓝莓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企业还开园迎客,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蓝莓采摘。

车在路中走,人在景中行。近年来,丹寨建成旅游扶贫路211公里,连接产业园区4个、种植养殖基地5个,公路沿线新增采摘园、农家乐等20余家。“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农村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丹寨县每年还会举办春耕大典、杜鹃花节、非遗周、丰收大典、文化节、万人长桌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山水美景交相辉映,已初步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地一特色”的乡村品牌,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走在乡间小路上,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公交客运跑出“幸福路”

初秋的傍晚,在龙泉镇乌尧村,76岁的杨阿翁老人拎着一篮子自家种的蔬菜,在路边等车。不一会儿她就坐上了营运车,半个小时不到就到了住在县城的女儿家。

“路修好了,通了营运车,我经常傍晚坐车到女儿家,住一晚再回来,可方便了。”杨阿翁老人说,以前想女儿了,她得等女儿回来看她,现在通车到了村里,她随时都能进城了。

乌尧村距离镇区约20公里。多年来,闭塞的交通一直制约着村民出行。2014年,依托贵州省“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拓宽和硬化了通村道路,每天都有营运车辆往返,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初秋时节,龙泉镇高要村高要梯田绿浪翻卷惹人醉,不少游客乘坐旅游公交专线到梯田打卡。2021年,丹寨县开通了县城至高要村的旅游公交专线,方便游客出行,这也为沿途的群众带来了出行便利。

“以前没有开通公交,我们种菜去城头卖,肩挑背驮要走将近一个半小时,现在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方便多了,我们老年人还能免费坐车。”家住高要村的村民汪昌奎老人也念叨着公交车通到家门口的好。

丹寨县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和物流网络。全县现有农村客运班线24条,农村客运车89辆,农村客运站6个,公交线路6条,新能源公交车16辆,中心平台可供调度车辆182辆,区域性经营农村客运车80辆,农村客运招呼站81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搭建起县有客运站、镇有客运点、村有招呼站的便民乘车系统。

农村物流网络全面铺开,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和电商物流体系,将丹寨茶、蓝莓等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实现“黔货出山”。

路要建得好,还得养护好。在山腰处,笔者看到了正在拿着扫帚清扫路面的护路员,这样的护路员,在丹寨县共有274 名,他们每天从早到晚对路面进行道路巡查和保洁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和上报。“我们深入推进农村公路 ‘路长制 ’,明确县、乡、村三级路长职责,建立公路管理四级分工负责制。”丹寨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每年安排养护的资金在600万元以上,实现低收入群众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增收和公路养护增效。

--> 2022-08-29 —— 丹寨县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776.html 1 铺就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