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第二小学 姜田芳
“读书遍,其意自现”,这说明了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的最大特点,是变重语文知识教育为重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将读写听说能力列入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栏目中突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又将阅读放在第一位,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反映出新大纲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从何做起呢?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在课堂,就应该从课堂做起,多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像在温室里种蔬菜一样,起到一种温室效应。为什么这么说,笔者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平时,我们看待事物,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阅读又是由“感知——初步理解——完成理解——鉴赏”四个环节构成,这恰好揭示看待事物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成过程,这同时也是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要求。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如果学生不阅读或读得过少,就谈不上理解,不能理解又怎能去想象、概括、判断、推理呢?更谈不上鉴赏。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摘抄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从教学目标的第二条看出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时,都离不开读。首先,要初步阅读课文,才能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还要在阅读中去理解生字的意思。只有理解了字义,今后才能熟练地运用于生活。其次,在完成第二条目标时,就更离不开阅读了,只有在读中去纠正,才能读得正确,只有多读,才能读得流利,只有在读中理解了书中要表达的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同时,在教学第三条目标时,要让学生从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教学这条目标时,必须让学生认真阅读文中的重点句,在阅读中去理解,在阅读中去揣摩,才会有所感动。
以上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过程,都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学生多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才能有根据地作出概括、判断、推理,并加以联想。课堂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刻,课堂上让学生多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二 、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二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时,有许多学生清楚问题的答案,但在回答时连几句简短的话也表达不通顺、不清楚。学生的口头表达不通顺,书面表达(作文)更是不言而喻了。笔者想是学生在平时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没得到提高。为了让学生表达流利,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
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表达有说和写之别。但是,无论它有什么分别,一个语言贫乏,不标准不规范的人,绝不会得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倾诉的手段。人们发表主强,交流思想,总离不开语言。那么,丰富的语言知识又从何而来呢?从阅读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去识字积词,并熟悉构词规律,掌握修辞技巧,了解各种句式特点,为学生进行有效表达提供了范例。
上学期笔者上四年级语文,这个班也是四年级才接的,上了一个月的课,几次作文教学中,让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本人采取了一定的阅读措施:每次的语文早读课之前20分钟用作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课外书,看完自己的课外书,就和同学交换着看,每个月举行一次阅读比赛,这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阅读好课文,还找了类似课文表达的文章让学生多读。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语句,为他们叙述事件,阐明观点,组织材料,进行准确表达积累了经验。学生语言越丰富,表达技巧越娴熟,阐述思想就越严密,言事就越形象,传神就越逼真。所以说,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阅读不仅能丰富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心灵、感情、思想意识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从人类文化宝库中选出来的珍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完善的统一。有的记述了历史伟人的生平传略,民族英雄的爱国壮举,历代革命家的光辉业绩,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先烈的赞颂;有的揭露黑暗,鞭挞邪恶,抨击反动,表达了对人们的同情,对真理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从课文的内容中理解《梅花魂》指的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学生还会从课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明白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感情越强烈。从读中学生会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目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身的憾事。
让学生在课堂中多阅读,教师再给予恰当的指点,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感悟深了,才会有所鉴赏,才会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意境。“阅读——感悟——提高鉴赏能力——感悟深——提高鉴赏能力”这是一个循环过程,然而起点在于阅读。所以说,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把读文教学的改革作为主要课题。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的许多能力,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就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就像人们所说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祖国的园丁”。如何让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动人,将来为祖国增添光彩。教室是最佳的温棚,阅读就是最好的温度,就是滋润花朵的甘露,能让祖国的花朵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