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30日

平秋镇更我村:

利用暑期夜校传承侗族文化

本报讯(通讯员 王宏模 石悦) 当黔东南“村BA”火爆出圈,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全面展示黔东南的“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新形象之时,锦屏县平秋镇更我村,也借助“村AB”品牌效应,通过开展侗乡“村BA”、暑期夜校等方式传承侗乡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小孩从小学唱歌,唱首侗歌给你听……”夜幕降临,在更我村的党员活动室里,十多位侗家孩子身着民族便装,正学唱侗歌。一遍,两遍,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学,老师孜孜不倦地教。

“每到放假期间,村里都会组织我们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学习侗歌和刺绣,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把它学好、学会并传承下去。”在锦屏县城关四小就读的学生龙琼,一放假就回到老家,和小伙伴们每晚准时来学唱侗歌。

“暑假期间,村委把党员活动室变成夜校课堂。白天是党员活动室,晚上是民歌夜校,党员活动和文化传承两不误。”更我村村支书吴位芬说,这样做,孩子们就能更好学习和传承侗族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不仅村里党员活动室是孩子们传承民族文化的好去处,村里的文化广场也是村民们的聚集地和文化习俗传承所。广场里,村民们三三两两借着灯光在刺绣聊天;舞台上,村民们在排练节目、唱侗歌。徐徐晚风吹来阵阵稻香,大家细数着时代的好年景,沉醉其中,其乐融融。

“我们村充分利用暑假夜校,一是组织学生学习侗歌和侗族刺绣,二是组织青年男女来学习侗歌和排练舞蹈,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吴位芬介绍说。

更我村,地处平秋镇,由更我、更豆两个侗族村寨组成,民族风情浓郁,在脱贫攻坚期间,该村借助政策东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设施,修建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当前,更我村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围绕高山冷蔬菜、侗族刺绣、更豆大峡谷书写生态产业文章,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正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迈进。

--> 2022-08-30 平秋镇更我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882.html 1 利用暑期夜校传承侗族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