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菊梅 杨光裢 邰胜丽) “在这里上班非常方便,楼上是家,楼下是工厂,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左右,真的让我们实现了安居乐业梦。”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区居民王美高兴地说。自从社区办起帮扶车间,王美便成了一名藤编工人,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
近日,笔者走进幸福社区帮扶车间看到,王美和工友们正紧张有序地加工着各式各样的藤席。一排排整洁的流水线,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件件即将完成的藤席,造就了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近年来,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剑河县认真谋划,积极吸引优秀创业企业入驻易地搬迁社区帮扶车间,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自此,社区不仅是“新市民”的居所,也成了他们的工作场所。
因为免租金、场地宽、工人多,贵州尚亿腾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远英选择将公司入驻到幸福社区的帮扶车间,吸纳周边社区86名员工到务工。“我们准备开发更多新产品,利用社区内的闲置空间继续扩大厂房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就业,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双赢。”吴远英说。
一业兴而百家富,有了稳定的工作,搬迁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截至目前,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区、思源社区、馨怡社区三个社区已开办藤编、手套、制衣、鞋厂等10个帮扶车间,共吸纳5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通过将社区闲置库房作为帮扶车间来重新利用,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积极引进优秀企业入驻,把帮扶车间打造成为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梦想。”仰阿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劲说。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教授工人藤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