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江波霖) 近年来,凯里市为贯彻落实加快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在管理、机制、用编方面探索创新,全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为全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统筹兼顾,强化管理创新。结合凯里市农村小学规模小、数量大、教师少的实际情况,市委编办统筹考虑,以片区为单位,实行片区内农村小学编制、机构及人员集中管理,通过片区内编制统筹、在编人员相互流动,实现“片内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合作共赢模式。同时为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城区与农村学校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凯里市提出城乡“牵手”发展模式,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实行城乡教师轮岗管理,把农村教学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前提,让更多优质师资力量投向农村。今年以来,共轮岗城乡教师531人。
聚焦人才引育,强化机制创新。为弥补凯里市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凯里市出台《凯里市员额制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招聘编外教师补强教育队伍力量。市教育和科技局每年结合实际提出需求计划和方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核准后上报政府审批执行,结合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和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力量的要求,《办法》对报考乡镇岗位和具有硕士及以上、中级职称及以上的应聘人员放宽年龄限制,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加大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力度,建立市一职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大力支持职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名校、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师,推进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截至目前,凯里市第一职业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133人。
聚焦资源盘活,强化用编创新。市委编办坚持全市编制资源“一盘棋”思路,对全市资源全面统筹、提前部署,对教育系统近年来即将退休人员使用的编制进行提前谋划,用于特岗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招聘和引进,切实将教育系统内部资源挖深挖细。为满足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切实解决编制缺口难题,市委编办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力求突破,在充分分析凯里市教育系统现有及近年退休资源情况后,通过上级编制部门的指导,制定凯里市中小学借编及还编方案,争取到省级支持我市中小学校事业编制使用权687名,为助推中小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