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03日

妈妈为我们做月饼

○ 许双福

说起八月十五,是在我成人后才知道中秋节的寓意,才有了过中秋节的概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全家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搬到了湖北房县的部队,在这里一待就是六个年头,我的整个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这里是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很是封闭,说是县城,还不如今天的一个小镇。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匮乏,能吃饱肚子已是不错。此时我九岁,对于节日的概念不是太清楚,只是对春节印象深刻,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可以穿上新衣服,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几乎没什么期盼,贫穷让人不敢对节日有什么奢望,这些传统节日,只是听大人们说说,听过便忘记了。

记不清何时,母亲让当地的木匠做了个木头的月饼模子,说到这个模子使我想到了电影《啊!摇篮》里:“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做月饼呀!”这首歌,母亲的月饼模子跟电影里的还真是相像。每在中秋节来临时,母亲就用这个模子给我们做月饼,用菜籽油和面粉,馅是红糖的,如果家里还有积攒的芝麻、核桃、花生米的话,与红糖掺和在一块,在那个年月里,这已是相当不错的了。

而今,我与当年的一个院的同学说起此事,一位当时我们两家最要好的同学还是念念不忘,在她的记忆里,我母亲做的月饼是那样的好吃,那么的香。因我们俩是同班同学,我们的父亲是同事,母亲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每次母亲做好月饼都让我给她们家送几个过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自己明白了每个传统节日具有的寓意,月饼已不再是“奢侈品”,市场上有了现成的,一个纸袋里包一个,多数家庭可以买上几个,到了八月十五当天品尝一下,而我们家的月饼仍然由母亲自己做。后来,木制的月饼模子逐渐开裂,看见市场上有卖塑料模子的,我便买了一个给母亲换上。

如今,老母亲已八旬之年,不能再亲手制作月饼了。每在碗橱的抽屉里看到这个塑料的月饼模子,一段温馨的节日记忆历历在目,令人无比怀念。

--> 2022-09-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7494.html 1 妈妈为我们做月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