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03日

秋来“豆虫”香

○ 李海英

随着秋意渐浓,颗粒归仓,空无一物的田野上飘荡着新翻泥土的清香。看着清新的泥土,沐浴着秋日暖阳,不由想起儿时在秋耕时捡拾“豆虫”的场景,嘴里也不由泛起那股纯纯的“豆虫”的肉香。

“豆虫”学名豆天蛾,也称豆丹。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的软体小动物。“豆虫”顾名思义是生活在豆子地里的,它们幼时附着在豆叶上吃豆叶,喝甘露。到了秋天,豆叶枯黄,长大后的“豆虫”便从豆叶上潜到土里过冬,我们称之为“下蛰”。“下蛰”后的“豆虫”一般在土层下面四五厘米处。

庄稼收割完后,便开始耕地、整地。耕地期间,可以说只有豆子地里是最热闹的,拖拉机头拉着铁犁轰隆隆地切开干硬的田野,小孩子们在新翻的土地上跑着、笑着、打闹着。因为随着犁铧的滚动,“豆虫”便裹在新鲜的泥土中一起被翻出来。只见那些手提小铁桶或者小瓦罐的孩子们,一个个低着头、弓着腰,瞪着两只滴溜溜的大眼睛,像极了家院里一只只刨食的小鸡仔,在新鲜的土壤中寻找那一寸多长的肉嘟嘟的“豆虫”。

拾“豆虫”的孩子中,不乏有害怕“豆虫”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每次用手触摸到“豆虫”软软的身体,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瘆得慌。虽然“下蛰”后的“豆虫”基本都一动不动,但是也有例外,当刚拾起一只“豆虫”正开心的时候,谁知这只“豆虫”原本僵硬的身体突然在手心里像“鲤鱼打挺”似的“扑棱”一下,就听“啊”的一声尖叫,一甩手把“豆虫”甩得老远,惹得大人和孩子们一阵大笑。

“豆虫”的做法有多种,但我们常做的基本就是油炸“豆虫”和辣椒炒“豆虫”渣。油炸“豆虫”就是将“豆虫”清洗干净后直接放到油锅里炸至金黄即可,虽然那喷喷香的一条条金黄的“豆虫”很是诱人,但我们这些小孩子是万万不敢吃的,因为怕它们会在我们的肚子里突然活过来。至于辣椒炒“豆虫”渣就不一样了。辣椒炒“豆虫”渣首先要把洗干净的“豆虫”剁碎,再把青的、红的辣椒剁碎。等铁锅里的油烧热之后,就把切碎的“豆虫”渣快速倒进锅里煸炒至金黄,随后泼入酱油,加入葱、姜、蒜、盐、辣椒,随着不断翻动,那一股股肉香便飘了出来。不待佳肴出锅,我们便急急地用煎饼卷上,借着热腾腾的香气狠狠地咬上一口,顿时肉的香和着辣椒的辣,汇成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那滋味让人如醉如痴,百吃不厌!

如今,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豆虫”已经很少见了,但是每到秋天,我还是会想起跟在犁铧后面捡拾“豆虫”的场景,还有那百吃不厌的辣椒炒“豆虫”。

--> 2022-09-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7514.html 1 秋来“豆虫”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