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霞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是楼下店铺的豆浆油条,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小城中秋不但热闹,还很朴素,有着老城旧光阴的市井味道。
中秋将至,老街卖月饼和糕点的店铺,争着推出自己的特色月饼,精美的月饼被装在好看的盒子里,那细细的雕花和各种讨喜的广告语都寓意着团圆美好,而这些月饼很快就被街巷更加浓郁的烟火气包围。卖“鹌鹑蛋”的小贩,正搅拌着热气腾腾的鹌鹑;卖玉米的更是不用卖力气,就可凭着甜香让人流连忘返;更有刚烤好的焦糖栗子,那股醇香随着风飘向大街小巷。而最热闹的当属卖鱼的,人们指着一条鱼,豪爽的老板娘会三下五除二就把鱼收拾得利利索索,还有那螃蟹、花蚬子、小海螺也被人们晃悠悠地拎在手中。
烟火浓浓处也有闲意悠长时。买一袋糖炒栗子,摘一朵秋葵花,插在牛皮纸袋上,再一手拎着烤鸭,悠悠然逛逛卖旧物的小摊位,真可谓悠闲自得。旧物小摊在中秋节来临之时,空前繁荣,如同北京潘家园似的各色旧物,古董,玉坠和银质手镯,各种陶瓷,玻璃珠子,老式座钟,让人逛得有滋有味。剥一颗滚烫的栗子,放入口中,甜香软糯,再伸手摸摸这个小摆件,探探那个老古董,等人回过神,秋阳已把最辉煌的光辉洒向喧嚷的街巷,立在这喧闹的市井中,感受着中秋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心中涌起的是最细微最真切的感动。
而到了真正过中秋那天,街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车辆都堵在街头巷尾,只有近中午,繁忙的景象才渐渐舒缓下来。忙了一上午的卖鱼的老板娘坐下来,守着鱼摊,慢慢吃块月饼,满口香醇的不只是月饼,更是一种忙碌又豪迈的幸福感,那一刻,所有人都会想,好光阴就该是如此,忙碌又充盈,踏实又壮美!
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式手工月饼,那是小县城独有的烟火味道,酥酥的,香香的,热气腾腾的,是生命最素朴的气象。而这家老式月饼店,就藏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一种简简单单的质朴无华没有华丽包装的月饼,竟然能让小城的叔叔阿姨婶婶伯伯,大爷大妈们排起长龙,只为那怀旧的情怀。
我也曾特意观临了那火爆的场面,随着长龙似的队伍,在小巷袅袅的炊烟中,挪到卖月饼的作坊门口,随即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所有刚出炉的月饼,都热气腾腾地用大圆竹篾盛着,摆放在五六层的铁架子上,那月饼的酥香味,说是香飘十里是绝对没有夸张的,闻到的小孩子,简直要咽口水。试想,哪一款高档月饼能热气腾腾,有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呢?等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拿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月饼,未等走出巷口,就必咬一口,那满齿留香的美味,顿时让人觉得等待是如此值得!
后来我想,人们喜欢的是手工月饼刚出炉的烟火味道,还是喜欢那份等待的悠长之美呢?想必两者都有吧!
这就是我的小城,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县城,以一种平稳又妥帖的行走方式,上演着最平凡又最动人的生活场景。而它传承的并不仅仅是中秋佳节人们最朴素的愿望,更是一种植根在心中的文化自信。它笃定,平和,温良恭俭,是人们静听岁月雨,慢煮岁月茶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