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各地农村纷纷筹资投劳,硬化乡村道路,不少边远偏僻村结束了多年来人背马驮出门难的历史,部分村还通了班车,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但近日笔者下乡走访时发现,乡村公路出现有人修少人护,前修后坏的现象,不少地方通村水泥路没有培护路肩,没有规范的边沟,路的边角经水冲车压损伤严重;一些农民随意向路面倒垃圾,乱堆石头、柴草等杂物,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有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农作物抗旱排涝,在公路上开挖小沟,破坏了乡村公路的完整;还有少数群众在路边建房时,随意在路边堆放建材,甚至在路面上拌料,影响公路通行;另外,一些大型超载运输车为逃避公路管理超限处罚,绕道上了乡村公路,严重损坏公路,使一些村道建成没多久就出现塌陷、断裂,变得坑坑洼洼等等,使乡村公路出现了残缺不全、交通不畅的现象。
要想富,先修路。“村村通”工程既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裕路,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信息桥。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管。公路建好后不实施有效管养,会缩短使用寿命,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为此,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增强爱路、护路、养路意识,杜绝毁路、伤路现象发生。同时,要强化监管职能,落实管护责任,并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及时做好边沟清理、路肩培土、汛期排水、道路绿化等日常养护工作,保证路面的完好、整洁与畅通,使“村村通”工程同时变成“村村护”“人人护”工程,确保老百姓真正从“村村通”中得到便利,从“长远通”中获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