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06日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探究

○ 凯里市第一中学 龙宪鑫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学习各种方法,一定能够大大地促进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关系着问题解决,也关系着学生更好发展。学习过程不能离开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更是如此。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又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在坚持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重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才是教学的关键。

中学的课堂本该是朝气蓬勃的,但就从笔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可以发现,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填鸭式”教学的重大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活力,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笔者个人认为的教学训练方法,如果能够很好利用,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所谓“一题多解” ,就是同一个题目,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利用“一题多解”,能够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课程改革,课时减少,习题课大幅度减少,怎样才能高效率地利用习题课,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来,老师们都在呼吁上习题课时,不求多讲,而求精讲。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而“一题多变”,其实就是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通过增加问题背景,增大发散程度,使问题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定势思维的束缚。对一题变出的多个题目,学生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探求,使自己在变化的相互比较中,思维能力迅速提高,如变化题目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问题便具备了开放题目的形式,更加具备挑战性,当然此题目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的思维继续朝纵深发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

“一题多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 研究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思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使学生在多角度、多侧面的探求中,充分发挥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当然,并不是倡导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毕竟很多题目并不适合。例如,在新课堂教学中,就不能片面、盲目地追求对课本例习题的多解、多变,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忽视例题对本节所学概念的巩固作用。还应重视常规解法,不要一味追求巧解、妙解。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学习各种方法,一定能够帮助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关系着问题解决,也关系着学生更好发展。总的来说,笔者只是简要分析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两种教学方法,强调了一下运用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深入,希望老师们多批评指导。

--> 2022-09-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7453.html 1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