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祖召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里,我们党对“坚持敢于斗争”这一百年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它在以往党的奋斗历程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而在未来迎接风险挑战中,它更是不可或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坚持敢于斗争”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设立,充分显示出这一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正是因为非常重要,我们要加强对它的学习和运用。
发扬斗争精神。具有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斗争精神一直贯穿于其中。针对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作过诸多论述,如“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在任何艰难和风险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敢不敢”被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有无斗争精神的重要标准。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初心所系、使命所在,我们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唯有发扬斗争精神,方能获得发展和赢得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也只有保持战略定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姿态迎难而上,才能化解和克服它们,从而把我们的宏伟目标推向前进。发扬斗争精神,一是要主动提高涵养,党员干部要深化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从中去获得感悟,使斗争精神内化为个人之卓绝的品质;二是要广泛宣扬,相关部门要能利用好报刊、影视、网络、展览等多种媒介宣扬 典型人物事迹,而党员干部要在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坚定斗争意志。斗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其斗争目的并以之为根据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斗争中的各种矛盾与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斗争意志坚定乃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条件。古人曾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只有当以坚强意志作为重要构成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需要依赖意志,而且在实际行动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而必须仰赖坚强的意志方可攻克之。坚定斗争意志,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理论功底深厚了,理性思维会变得发达,有助于养成卓越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从而政治方向将会更加坚定,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意志也将更加顽强;二是要深入解剖自己,了解自己意志不坚的原因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当战胜自己成为一种习惯后,战胜异己力量的斗争意志自然会得到提升。
增强斗争本领。斗争本领即斗争过程中主体所具有的能够战胜客体的技能或能力。主体斗争本领弱小,则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无能为力,遇挫受阻便成家常便饭之事。主体斗争本领强大,方可根据预定的计划或方案完成对客体的改造,以达到理想的结果。在社会现实中,每个党员干部除面临一些共同的斗争任务如我自净化外,又因其所处的岗位与职位的不同,面临不同的斗争任务,需要具有不同的斗争本领,这表明增强斗争本领要能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增强斗争本领,一是要强化思想淬炼,要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四史”,从中汲取斗争智慧,为我所有、所用;二是要加强政治历练,要在日常工作及政治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表明对党的忠诚和一心为民的初心。三是要增强实践锻炼,“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党员干部同志要能在艰苦复杂环境下和关键吃劲岗位上磨砺自己,从而增长斗争才干,使自己百炼成钢。
(作者系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