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荣华
身处数码时代“海洋”的孩子们,无法实现与这些产品的完全隔离。这使得小到两三岁的幼儿,大到中学生都成为了“手机一族”。迷恋玩手机变成“屏奴”的现象很普遍,这种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需要家长因势利导,帮孩子改正。
智能手机是当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随身工具,智能手机功能齐全,包罗万象,上网、聊天、看书、学知识、玩游戏,应有尽有,备受年轻人青睐,儿童也不例外,很小就会在手机屏上“划一划”。
有些学生上课时,总会有意无意地翻手机,要么玩微信,要么看小说,有时忘带手机,便会感到“魂不守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可让手机喧宾夺主,作为家长要科学疏导,与其粗暴干预,不如循循善诱。在这里需要提倡的是,家长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身体力行,这样才能身教胜于言教。
首先,要对孩子加强正面教育,讲述一些迷恋玩手机不分场合误事的真实案例,教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与玩手机,让孩子们自觉自愿改正上课等时间玩手机的习惯,树立正确面对高科技产品的认识,为集中精力学习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引导孩子们正确去玩手机,教育他们玩手机要有度,要在合适的场合、合适时间里去玩,不可在什么情况下都去玩。玩的内容尽量贴近学习,这样在闲暇之余作业之后,玩一会儿,又能消除疲劳,又能增加知识,两全其美。
再者,如果家长能耐心引导,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培养读书的兴趣,对孩子的教育大有裨益。读书能让孩子们从中汲取营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多读书、常读书,对孩子智力开发、习惯培养、性格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读书还能避开“电子屏幕”的影响,对儿童的视力起到保护作用。
总之,处在数字信息时代,孩子有手机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引导,既能不妨碍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又能带来极大的方便,享受这种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孩子玩手机着迷家长要以身作则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