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10日

闲话月饼的称谓

○ 程磊磊

中秋节食月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由于月饼的来历之久远,对于其来历的说法也各种各样,因此在古代便出现了很多的称呼。

“太师饼”,是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得的称呼。据传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作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

“胡饼”出现于汉代,类似于月饼,在当时的民间流传甚广,故也称谓月饼的前身。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也被称为“胡饼”。最早一条记载“胡饼”的文字,是《太平御览》八六。引《续汉书》:“灵帝好胡饼”。其次是《三辅决录》:“赵歧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的记载。《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其没有文献佐证,并没有得到认可。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月饼”的名称首次在文字中出现是在南宋,但有两种说法。其一,南宋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其二,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由于两人的年代相近,孰先孰后难以判断。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此时的月饼又被称为“祭月饼”。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而在晚清慈禧垂帘听政时期,“月饼”又被称为“月菜糕”。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

--> 2022-09-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7789.html 1 闲话月饼的称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