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艳艳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但总有些人,有些事让你难忘,令你刻骨铭心,时至今日,老师送我画的情景一直萦绕于心。
老师是一名北京知青。记忆中老师身材娇小,戴一副金丝眼镜,皮肤白皙,柔柔弱弱,大风一吹就要被刮跑的样子。生产队长嫌她弱不禁风,没人愿意要,最后分到学校,成了我们的老师。
老师说话柔声细语,一口京腔京韵非常好听。走路不紧不慢,做事斯斯文文,对人客客气气。在我们这些从小水里泡大,整日上树掏鸟、下河捉鱼的野孩子看来,老师显得有些另类。老师对我们很温和,很友善,总是面带笑容。讲课神采奕奕,满面春风。教我们拼音时,我们常常b、d不分,q、p不辨,h、n混淆,但老师从未大声呵斥过我们,领着我们一遍一遍读,一边一边写,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为便于记忆,老师自己给我们编拼音儿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背易学。下课,老师和我们一起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玩老鹰捉小鸡,谁输了,谁就在地上用树枝写一个拼音字母,其他人给他判断对错,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教学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我们成功拿下了拼音,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散学以后,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和知青们一起来到小河边,坐在小船上,对着夕阳唱歌,对着湖水画画,凝眸深思,描摹希望,期待曙光,向往诗和远方!
六十年代的小乡村,四面环水,沟壕纵横。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这里的人们靠水吃水,早晨迎着朝阳出船去,晚上就着月光摇橹回。人们靠水吃水,捕鱼捞虾,采莲挖藕,解苇织席,摘菱角,抽白条,捉鸡头,抓螃蟹。水中刨食,一日三餐,自给自足。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寻寻常常,平平淡淡,忙忙碌碌,累并快乐着。
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小乡村的宁静。他们虽然韭菜麦苗分不清,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干活之余,他们聚拢在一起,唱歌,弹琴,画画,看书,写诗。老师和知青们一起还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识字、看书、做游戏。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生活还可以如此精彩!
慢慢地,乡民们接纳了知青,知青融入了乡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乡民们做了小鱼咸菜、小虾烀饼送给知青,知青把小人书送给我们,小人书给我们打开全新的世界,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迷人,也很精彩!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天上完课,老师每人送我们一幅画。老师说:明天就要回北京,我给你们每人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很美,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考北大,去北京,看天安门,登万里长城。我在北京等你们!
老师给我画的是天安门,这幅画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给我希望,催我奋进,引我成长。在我幼小的心灵播撒阳光,播种理想,催我奋发向上,让我走出贫瘠的乡村,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绚烂的人生!
流年似水,转眼已知天命。这幅画已经珍藏于心。师恩胜父母,终生永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