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艺伟
翻越一座山的距离,也许正好是现代和古朴的最好对证。
比如穿过鸡公岩路,穿过大桥村,从山脚沿路而上,踏着对大山期许的泥石路道。去遇见,去探索,去站在另一个位置另一个角度发现这座城的另一面魅力和另一种美好。
沿山而上,车声和人声渐去渐远,倒是风吹草动无处不在,山瀑布从隐蔽的草丛下沿着山道垂落,随着攀爬的高度,县城在我们的俯视下愈发宽广,直到我们登上山顶,一览众区,仿佛被四面来风高高举起。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是整个大桥村,是音乐喷泉广场,是氵舞 阳河道,是大半个施秉城区,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景点——鸡公岩。大桥村与县城区域刚好相隔一条氵舞 阳河,耸起的山包有如一座孤岛,然而这个季节,俯视下的大桥村却被染成粉一片、白一片甚至是黄一片,给人无尽神秘,我想我必须抽个时间单独前往那个村子,以探寻它被鲜花笼罩下的那股子神秘。
从大桥村沿山而上,正好撞上一条环绕山腰的水流,水花急切,流域宽广,清澈且冰凉,从那溅起的水花来看,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小水沟,好几段,水花成片溅起,白如凝膏,像个狂野的浪子。这汪水,流量抵得过十个小水沟,果然,流经一处山道,它便分成了几股,一股滋养着一个大水池,水池是露天的,幽绿一片,望不见底,水池外围,一条巨大的石管道连接着水池和县城。另一股,流经山脚,流至大桥村,最终汇入氵舞 阳河。还有一股,从山腰中间截断,直接越过陡坡峭壁,变成一道壮丽的山瀑布。除此,大大小小的缺口同样分流着这股水。
山腰转角处,县城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我们视线中。水边,一位小哥正蹲在那里清洗蔬菜,经过他身边时,我却分明望见了一大把蒲公英。“这个,能吃么?”我问道。大概是流水的声音阻隔了我的问话,几秒后,小哥才缓缓抬起头来反应道,他说,蒲公英不仅能吃,而且还是上等好菜。四月的大地,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蒲公英生长最嫩的时候。听说蒲公英能吃,还是大学时一位湖北孝感的室友告诉我的,不过没有亲眼看见、亲口品尝,我对吃蒲公英这事仍抱怀疑态度,今天看见了,倒让我对蒲公英多了一层情怀,花儿能赏,种子能飞,根叶能吃,而且蒲公英本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谓全身是宝。走过拐弯处,我的目光竟也不自觉寻找着蒲公英的身影。
四月的大地,除去嫩黄的蒲公英花,当然还有油菜花。这狭长的峰驼高地,一块块平坦的农地田土可是多么难得,更别说一片片油菜花了。有油菜花,自然也有紫云英等肥田的小野花,它们永远是大地这张巨毯上的绣花,一朵朵缤纷艳丽,装点着村庄土地。穿过油菜花海,又见流水上游,像河,也像溪,水流两岸,垂柳依依,竹条聚集,石桥静立。一想到这个远离尘嚣的村庄,是我们沿着县城边的山上爬上来的,便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处没有喧闹的宁静之地,和县城的距离竟也只是相差一部“天梯”。我幻想着竹林后方的房屋一定是原始的泥石土木结构,不过我错了,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落后”,反之,一栋栋清新的洋房别墅拔地而起。
这是哪里?我们从县城边际出发,一路走走停停,欣赏每一个海拔远眺的风景,感受每一个高度的清风,我们当然也有目的地——爬上这连绵群山,翻越视线抵达不到的背后,进入距离这最近的村寨。这个村寨,就是瓦桥河。一个寨子以河命名,想必这也不是普通的河,至少对这个村寨的人而言,瓦桥河一定如母亲般投以甘霖相滋润。
我曾在《镇远府志》中无意间看到,当施秉还名为“偏桥”时,这里就有过八景,其中一景为“百丈飞泉”。据 《镇远府志。山川》载:“百丈匡山泉,在偏城北,石壁数百仞,水自上而下,若委綀然,无风而雨,润田百顷,雁荡、未足奇也。”更有诗云:“一线疑从天上来,白龙千尺挂苍苔。田畴日日甘霖偏,不用山风送晚雷。”想不到施秉竟有如此壮丽之景,而且根据县志记载,其位置就在鸡公岩附近。可是翻找过不少本土文章,询问过县里一些老师,大家对“百丈飞泉”都知之甚少,难道“百丈飞泉”只存在于文献?还只有寥寥数语。今见瓦桥河,使我莫名想起了“百丈飞泉”,我想,这二者定有某种牵连。回城后,通过翻阅多方文献资料和本土文作,我才恍然大悟,“百丈飞泉”的存在全是仰仗瓦桥河的流水啊!原来如此,“百丈飞泉”不仅真实存在,还存在得很近,据说,瓦桥河丰水期时,县城西街的房屋,还能打开窗户遥望“百丈飞泉”,甚至水大时,还能隐约听闻其声,这是多么难得的景观。
当地人将“百米飞泉”称为“百米倒斗”,他们认为那是天降之水,寓意吉祥。我突然想到小哥洗蒲公英那里,那是一个拐角,据说坎下曾是个发电站,不过那个高坎早已被密集的灌木掩盖,人的视线并不能穿过那里,但我见到那里也分流出一股水,当时就有过短暂幻想,水流从那高坎越去,想必也是一道壮观的瀑景。现在看来,那或许正是“百丈飞泉”的流经方向。
一条河流,流出了小城的八景之一,流进了县志和府志,也流进了人们心中,最后,人们以河流的名字来称呼这个村寨,倒使我对这个村寨产生了别样的情感。知道了瓦桥河与“百丈飞泉”的关系,我又开始利用网络四处搜寻,将当地人对瓦桥河的过去一点点拾起,然而,他们零碎的记忆却如何也拼凑不出瓦桥河的往昔。借着偏高的地势和地形,那里也曾拥有一坝梯田,如一挂挂弯弯的月亮。它的消失,令生活在这附近的人无比怀念。
瓦桥河属于施秉县云台村的一个组,位于县城北方,在云台村的14个村民小组中,瓦桥河算是离城最近的地方。以河流和高山相隔,使瓦桥河成为另一片桃源圣地,小桥流水,芳草依依,屋舍农田,真是修养身心的好地方。
希望有一天,瓦桥河能重新滋润起“百丈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