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16日

同在蓝天下 快乐共成长

—— 我州特殊教育十年发展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广龙 通讯员 张永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紧紧围绕建设以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特教资源中心为指导、社会公益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提升残疾人教育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及时摸清底数 保障入学需求

今年秋季刚刚开学,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又迎来了43名新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前期接受的教育,学校将他们分配在初中、高中、职业教育不同班级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记者了解到,加上原有的在校生,该校在校生目前达到了135人。

“我们有25位老师,除了承担学校正常教学,还要负责凯里、雷山、丹寨、麻江、台江五个县市38名不能到校学习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每月不少于2次。”该校负责送教上门动态管理的金敏老师告诉记者。

吴烨毕业于天柱民族中学,正在浙江传媒学院上大二的他,虽然因为肢体原因行走不便,说话也有些吃力,但已完全独立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吴烨从上小学起,根据我州特殊教育政策,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特殊关怀下顺利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并凭借自己的拼搏努力于2021年考入浙江传媒学院。

“上学之前,很担忧他的读书和成长问题,现在考入大学了,已经很放心了,真的要感谢国家特殊教育政策对我们的娃娃特殊关怀!”吴烨家长的一席话,道出了我州所有残疾孩子家长的心声。

据了解,每年秋季开学前,我州各县(市)教育部门都要积极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并建立县域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台账,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类别和程度,按照“一人一案”的安置原则,整体统筹残疾学生入学保障工作,切实保障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能够适应普通学校教育的中轻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安排进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对于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对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各类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专门的教师开展每月送教不少于2次的上门服务。各县(市)严格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残疾学生政策,按每名残疾学生申请公用经费6000元一年,优先保障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经费支出,营养餐、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部纳入资助范畴。

强化教学科研 提高师资水平

不久前,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邀请贵州师范学院王祥教授为学校全体教师开展了《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的专题讲座,指引教师们有效挖掘特殊教育的特色课题,与教师们探讨课题研究方法。

(下转A3版)

(上接第一版)

“在挖掘特殊教育特色课题方面,上半年,我们学校申报州级课题就有6个。”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校长常红馨介绍说,“仅2021-2022学年度,我们作为黔东南州特殊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就牵头组织两校或多校联合教研5期次,覆盖黎平、锦屏等县,其余各校自行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30期次。”

为提高特殊教育师资整体水平,我州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以课题研究、评优评先为抓手,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多形式培训,全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十二五”期间的181人增加到如今的216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抢抓“国培”“省培”计划的契机,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累计超400余人次。通过各种培训,全州特教教师在普校送教、特殊教育跨专业、跨学段、跨领域任教方面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州优质课竞赛,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励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性,研究校本教材,目前,已正式编印《苗侗健身操》《民族泥哨》《苗族蜡染》《生活语文》《生活自理》和《文明礼仪》等校本教材,在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使用。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三五”以来,通过不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我州特殊教育公办学校占地面积增加了1751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4534平方米。2021年以来,中央和省下达我州特殊教育补助资金共计2685万元,主要用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等。除中央、省的资金专款用于特殊教育外,州、县还落实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州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已建成县级资源中心16个、资源教室44个。各学校在开齐、开足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及职业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就业的培养方向。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开设了服装、陶艺、蜡染等职业技能课,从江县特校开设了洗车、美容美发、民间刺绣等特色技能课程,天柱县特校开设了石膏像制作和涂绘、毛线鞋钩织、皮鞋护理、花卉培植、电子元件等特色技能专业课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如今,全州凝聚合力建立了州级特校以高中为主、兼顾初中,县(市)级特校以小学为主、兼顾初中,学段衔接、分级办学、普职融通、公民办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目前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特殊儿童康复机构2个、随班就读点368个,特殊学生总人数为4475人,其中“随班就读”学生1548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380人、“送教上门”学生1547人,全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5%,基本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零拒绝、全覆盖”。

--> 2022-09-16 —— 我州特殊教育十年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166.html 1 同在蓝天下 快乐共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