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江波霖) 为解决基层执法人员管理力量薄弱、执法事权分散、执法协同不够等问题,2021年以来,凯里市将人员、资源、机制等进行有效整合盘活,创建镇(街道)“大综合”高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让省级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顺、管得住、干得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赋予一批权限,确保“放得下”。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将基层治理需要且有能力承接的农业、民政、卫生健康、林业等事项的部分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行使,形成第一批赋予镇(街道)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清单。各镇(街道)在原有权责清单基础上新增24项行政处罚事项,经济发达镇炉山镇新增行政38项处罚事项。县级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基层后,有效解决了因镇(街道)执法主体资格不适格、执法权限赋能不够而出现的“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问题。
建立一个体系,确保“接得顺”。探索“1+4+1+N”联合执法新模式,将镇(街道)1个综合执法队,自然资源、司法、公安、市场监管4个市直派出机构、1个市综合执法局下沉中队,N个市直其他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进行整合,建立“镇街主导、部门参与、资源统筹、联合执法”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由镇(街道)统一指挥调度,按照“在编+派驻+下沉+联络”的方式进行联合执法,实现从“单一整治”到“综合治理”转变。
制定一套制度,确保“管得住”。注重党建引领。建立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临时党支部,将派驻、下沉镇(街道)党员纳入所在镇(街道)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带队伍促执法。注重制度约束。出台市级镇(街道)与市级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协调联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指导镇(街道)日常巡查、联席会议等机制制度,不定时联动开展综合性执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激励赋能。赋予镇(街道)对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评价权和人事考核建议权,提升基层话语权和执法统筹协调能力,激发执法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制定定期培训制度,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帮助执法干部提升能力素质。2021年以来,市级开展行政执法专题培训5次700余人,参加考试并获得执法证408人。
下沉一组力量,确保“干得好”。探索镇(街道)“基本编制+周转编制”管理模式,盘活市镇两级事业编制资源,进一步发挥编制使用最大效益。通过镇(街道)全员考取执法证的方式,镇(街道)可统筹开展执法工作人员力量达654人;市级执法队向一线倾斜力量,派驻下沉执法力量达1122人,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干。从市直赋权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发挥赋权承接“传帮带”工作,夯实基层执法水平。镇(街道)执法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实现编制资源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