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仁海 廖尚海
9月13日,虎庄小学校长王炳琴的办公桌上,悄悄放有孩子们折叠的卡片,上面写着:“王校长辛苦啦……”
“这是今年中秋节、教师节放假后,我们虎庄小学搬进新教学楼上课收到的第一个最难忘的礼物。”王炳琴感动地说。
虎庄小学坐落于凯里市龙场镇香炉山下的一个偏坡上,仅有一幢砖混结构的教学楼、一个操场和一个小活动场所,被戏称为“袖珍学校”。
由于年代久远,校舍陈旧,甚至还有漏雨的情况。
2021年6月,该校开工修建新教学楼。今年6月,一幢宏伟的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在参天古树的掩映下,特别吸人眼球。
眼看就要搬新“家”了,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但由于钱都花在了教学楼的建设上,着实没钱请人。
“艰苦奋斗从来就是我们学校的传统。”王炳琴心一横,与两位副校长碰头后决定自己干。
于是,一放暑假后,她与两名副校长就一一把扫尾工程完工,清理建筑垃圾,规划布署网线线路,搬起了课桌椅、办公设备来。
暑期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几人顶着烈日,自己采购材料,亲自动手……忙得不亦乐乎。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校的教师们也纷纷加入了“搬家”的义务劳动中来。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闻讯踊跃来帮忙。
“一张讲桌重达200公斤。”王炳琴校长介绍,6个老师抬,从老教学楼抬着讲台下楼、又一层层抬到新教学楼,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渍硬生生地一层层布在衣服上,画出一幅幅“地图”。
“我们学校从来就有艰苦办学的优良传统,也一直传承着这精神。”教师杨通荣毕业于虎庄中学(现虎庄小学),现在又成了该校的教师。他告诉笔者,自己上学时,学校是一幢两层的木质教学楼,球场是泥巴地,木球架,不通公路,条件很艰苦。
上世纪80年初,该校拆掉木房建教学楼时,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全校师生肩挑背驮建起来的。
今年暑假,该校21名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和付出,将全校181套学生课桌椅、6张讲桌和办公设备,全部搬完布置安装结束。
如今,虎庄小学的孩子们安逸地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写作业……看到这一幕幕场景,大家都欣慰地笑了。
“努力办好虎庄小学,精心教好每个学生。”采访结束,走出校门时,王炳琴指着墙上的办学理念标语念了起来,她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虎庄小学种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