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光昌) 万人修缮宗祠垂万古,义门同心世泽长。9月15日,天柱县渡马镇龙盘村腊树脚陈氏宗祠举行维修开工仪式,黔东南州博物馆、天柱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和陈氏族人代表等40余人参加。开工仪式的举行,意味着腊树脚陈氏宗祠将更加牢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家风、家教、家训等文化更加完美,家族历史更加厚重,祠容祠貌更加古朴瑰丽。腊树脚陈氏宗祠将成为全县家文化研学基地之一。
腊树脚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是由陈氏秀凯公所生七子仁高、仁满、仁泰、仁松、仁伍、仁德、仁海及近亲世元公之后裔集资创建而成,距今已有234年的历史。该祠古砖围墙,飞檐翘翅,壁画花鸟,彩绘人物,古朴隽永;宗祠门头上有文官、武将、八仙过海等浮雕;厚重的青石门枋上刻有家族姓氏、堂号和先辈题联,历史厚重。祠内是木屋结构,设有戏台、中堂、后厅,极为宽敞,能容千人,为族人唱戏、议事之所。逢年过节,《穆桂英挂帅》《薛仁贵征东》《刘关张大战吕布》等几十出戏曲在家祠里大放异彩。陈氏族人耕读传家,涌现出清朝保奏头品顶戴提督军门、钦赐“巴图鲁”一品将军陈天佑,光绪年间总镇都督府、统领湖南马步全军的陈正龙、六品军工顶戴陈克明、甘肃省官陈联珊、清末举人陈明清等人物。该祠既有战功赫赫的骁将,又有“公车上书”天柱四举人之一。陈氏宗祠家风文化与戏剧文化比翼齐飞,是全国专家、学者研究古戏剧、古家祠文化的浓缩版。2002年,陈氏宗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先后经历三次维修。咸丰年间苗反猖乱,宗祠被破坏,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进行第一次维修;经过第一次维修后,历时50载,宗祠漏雨,1935年进行第二次维修;后经“文革”之劫,门楼上的六角亭阁和牌楼上的狮、虎、龙等浮雕荡然无存,2006年进行第三次维修。
如今,2006年维修后的陈氏宗祠,又经过16年的风雨侵蚀,历时200多年的戏台楼板、戏台化妆间阁楼、大厅木柱、祠顶梁柱椽枋等已经腐烂,牌楼、祠墙到处长草、生树,祠内地坪未铺地砖下雨泥泞,祠内厨房腐朽漏雨,祠堂右侧墙面有较大程度凹陷存在安全隐患,家风、家训及名人榜等需要补上。经过族众商议,宗祠必须进行第四次维修。
腊树脚陈氏宗祠维修工程涉及翻修墙壁、门楼加高、楠木雕像等14个大项目和6个小项目,维修资金62.8万元,将于2023年年初竣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