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20日

交通通畅 百业兴旺

—— 黔东南州10年来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从 2012年开始,短短数年时间,黔东南交通发生了巨变。

2012年8月16日,黎平至洛香高速公路开通,制约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交通瓶颈由此打破。

2014年12月30日,余凯高速余庆至黄平段、凯里至丹寨羊甲的凯羊高速通车,丹寨、余庆、黄平、施秉等县城开通高速。

2015年1月23日,三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天柱、锦屏两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2015年12月30日,余凯高速黄平至重安路段开通,黄平县境内全县通高速。

2015年12月24日,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营运。至此,我州进入县县通高速的大交通时代。

2017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 目标,2019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目标。截至2021年底,全州公路里程达303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92公里。

2013年10月2日,凯里黄平机场正式宣布通航,谱写黔东南民航发展的姊妹篇,至此黔东南已建成2个支线机场,目前开通了凯里黄平机场到沿海地区,黎平-上海、黎平-昆明、黎平-温州、黎平-长沙等多条航线,黔东南航空交通也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翼齐飞”的民航布局。

跨越时空阻隔, 迎来旅游腾飞。2017年1月1日至5月15日,我州两机场旅客吞吐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81.65%,黎平机场吞吐量为35639人、凯里黄平机场为117452人,旅客数量呈“井喷”态势。

“早品广州海鲜,夜尝凯里酸汤鱼,千里黔粤一日还”。如今黔东南插上了高铁的翅膀。

动车开进了黔东南。 2015年6月18日,对黔东南苗乡侗寨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天,沪昆高铁贵州东段正式开通,从凯里出发,半个小时可到达贵阳,当天往返北京、上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10年来,不沿江、不濒海的黔东南一下跃出了大山。

交通引领经济,流通连接时空。 旅游日益火爆 , 古镇游、乡村游、温泉游、生态游、避暑游兴起,一批批说着普通话的游客涌进黔东南,一批批粤语口音的游客纷至沓来。黎平肇兴侗寨 , 在贵广高铁通车后一年比一年热闹 。2017年旅游接待人数452万人次 , 同比增长38% ,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 , 同比增长54%。

交通畅,旅游兴。曾经千山阻隔 、天堑难越 , 如今一路坦途 。西江苗寨游客从2008年的78万人次,猛增到2017年的606万人次。初步实现了“建设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目标。

进入2022年,剑黎高速、雷榕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5月31日,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贵阳到黄平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三个半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以内。

通过改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强力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水上运力大幅提高,2014年12月21日,清水江(锦屏-白市)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完工,改写了我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截至2021年底,“两江一河”航道总里程1267.5公里,占全省航道通航里程3957公里的32%。

10年来,交通使得黔东南可进入度增强,在州委州政府的不断宣传推介下,黔东南的游客越来越多。数据显示, 2019年,全州共接待游客12892.98万人次。这两年来到黔东南的游客依然居高不下,黔东南成了旅游的热土,餐饮业、康养产业、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研学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今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出台,为我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意见》明确指出,黔东南州“黎从榕”片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为打通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海陆空通道,提出加快铁路互联、推进公路互通、开辟空中走廊、打通水运通道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为我州融入大湾区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相信黔东南的交通前景更加美好,会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为我州“桥头堡”建设再立新功。

--> 2022-09-20 —— 黔东南州10年来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375.html 1 交通通畅 百业兴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