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20日

稻谷飘香 苗乡侗寨秋收忙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果 通讯员 陆承林 晏昕妮 张齐武

金秋至,稻谷黄。时下,我州迎来秋收季,村民们抓紧时间抢收稻谷,做到颗粒归仓,处处呈现出丰收的田园画卷。

近日,镇远县江古镇洞尾坝区的500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迎来丰收,稻田里,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村民们准备好袋子,干净的谷粒便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袋中。

“自从有了收割机,帮助农户减轻了很多的劳动力,我们现在有三台大型收割机在为农户抢收,三台机器每天收割120亩左右。”贵州省农机协会黔东南分会会长罗正武介绍说。

洞尾坝区种粮户彭春华种植了3亩抗性好又耐旱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在收割机的助力下,仅一小时左右就全部收割完毕,大型“铁牛”的到来为村民收割水稻按下了“快捷键”。

“今年种了水稻3亩地,政府免费请收割机帮我们收割,节省了我们很多的劳动力,每亩产量600公斤。”江古镇村民彭春华说。

今年,江古镇突出党建引领,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有效保证粮食稳产丰收,该镇在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加大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灾情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确保粮食丰收不减产。

镇远县江古镇人大主席吴昌富介绍说:“今年江古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全镇种植水稻面积1.86万亩,重点打造洞尾坝区和山背坝区两个高产示范田水稻种植基地。目前,经农技人员测产,洞尾坝区亩产量达606.5公斤,山背坝区亩产量达600公斤。通过实施宽窄行新型种植技术,采取统管统防统治统收的方式,以点带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全镇粮食安全。”

稻谷飘香,丰收正酣。黎平县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广大农村群众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坝寨乡路团坝区,从空中俯瞰,成片的稻田与村寨交相辉映,大地像是被铺上了一张金色的地毯,泛起层层稻浪,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今年我们村整个秋收的情况是坝区有500亩,亩产600公斤左右,山上田每亩产量450公斤左右。”坝寨乡路团村支部书记李和敏说。

而在中潮上黄大坝,由于在高温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农户保水到位,水稻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据了解,今年上黄坝区高标准农田共种植优质水稻300亩,全部由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承包并作为示范点进行建设,由于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及收割,在节省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种收时间也成倍缩短,有力提升了生产效率。

“我们公司今年在上黄坝区承包了300亩高标准农田,主要作为公司的优质稻示范点,种植的品种以‘野香优’优质稻品种为主,通过测产验收,达到了预期效果。”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承义说。

除此之外,德顺黑洞裕丰米业承包的1200亩水稻也喜获丰收,装袋、搬运、装车,大家干劲十足。

今年,黎平县紧紧围绕中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号召,积极统筹推进粮食生产,有效确保了全县粮食安全稳产增收。

黎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超元介绍说:“今年我们全县种植水稻面积30.88万亩,从白露过后全县就开始大面积收割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

在榕江县,连日来,各村群众抢抓晴好天气,采取农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加紧收割,确保稻谷颗粒归仓。田间地头、村寨里面一派忙碌丰收景象。

记者在朗洞镇往宰岑公路边看到,田野稻谷飘香,金色稻浪随风起伏,一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紧张作业,忙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各个村寨,群众纷纷开启“晒秋”模式。村寨里晒满稻谷,在阳光照射下,丰收的气息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朗洞镇岑最村,村民把收好的稻谷拿到寨子中间的广场晾晒,金黄的稻谷铺晒在广场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今年榕江县共种植水稻面积21万亩,现在进入大收时刻,各村在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秋收、晒秋,预计10月中旬完成秋收工作。

--> 2022-09-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376.html 1 稻谷飘香 苗乡侗寨秋收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