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姜星伟
近年来,我州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单品规模化发展。时下,各地特色产品迎来丰收季,有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在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吊瓜种植基地,一个个吊瓜密密麻麻地悬挂在藤蔓下,瓜农们正忙着采摘吊瓜、分拣取籽,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是采收旺季阶段,根据天气情况,一般是2至3天就要采收一次,大概在10月中旬采收结束。一亩地有4000到5000元的收入,我种植了25亩(1亩=0.0667公顷),毛收入大概有10万元左右。”吊瓜种植户苏大斌粗略地跟记者算了算今年的丰收账。
据悉,岑巩县天星乡积极创新创优产业结构模式,按照“公司包收、分户种植、收益自得”的方式,截至目前,共发展吊瓜产业1300亩,参与种植农户60余户,今年预计总产值500余万元,可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6000余人次。同时,为了打消瓜农们销售方面的顾虑,在当地统一协调下,外地客商直接长期驻村收购,实现了产销无缝衔接。
“种苗和后期的技术服务我们都是提供的,收购也不成问题,只要把质量搞好,我们都是给现钱。”吊瓜收购商徐民说。
在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村民们三五成群也正趁着晴好天气上山采收山核桃 。
“我到基地干活已经6年了,今年的果挂得比较多,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基地里面忙。”合作社员工向春艳说。
据了解,锦屏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核桃产业,目前该县共有核桃基地3.9万余亩,主要分布于铜鼓、平秋、大同等乡镇,年产量800多吨,可带动400多人就近务工。
“山核桃产业可以带动村民增收,在家的劳动力都到基地务工,每天除草、打药等,一天110元每个人。”平秋镇桥问村村民汤启智说。
这几天,黄平县谷陇镇城溪村迎来“稻+鱼”双丰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正忙碌着收割稻谷和捕获稻田鱼,现场十分热闹。
“每亩能产40公斤的稻花鱼,光稻花鱼收入就有2000—3000元,今年的水稻和稻花鱼都能实现双丰收。”城溪村党支部书记杨胜红介绍说。
今年,谷陇镇城溪村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农户”的种养模式,带领村民发展了2000多亩的“稻+鱼”产业,实现了“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稻共存”,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
“近几年来,谷陇镇通过‘水稻+’的发展模式,采取党支部建立示范基地、党员带头发展模式,今年发展稻田养鱼1万余亩,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下一步,将全面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确保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谷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俊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