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21日

塔石乡:

“非遗经济”助农增收致富

本报讯(通讯员 潘邵平) 近年来,榕江县塔石乡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民族村寨创办“非遗”工坊,深入挖掘、传承和发扬苗族刺绣、蜡染等传统文化,将传统手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促进群众就业创业,走出一条“非遗技艺”变身“非遗经济”的增收致富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在塔石乡党细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服饰传承人杨姣正带领在家妇女在“锦绣工坊”进行蜡画、刺绣和缝纫。

“村里建这个蜡染刺绣工坊,平时,我就在这里组织大家画蜡和刺绣,有订单后,带领大家一起完成,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带动大家一起就业增收。”杨姣介绍。

近年来,党细村村民大多都外出务工,学习蜡染刺绣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技艺传承面临很大困难。党细村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反复商议后,决定大力发展蜡染刺绣产业。经第一书记李莎与县直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近38万元的发展资金,并盘活村内废旧木房,建起了一座能容纳30余名绣娘同时工作的“锦绣工坊”,同时,动员在外就业的杨娇等年轻力量回村,带动在家妇女一起发展产业。

目前,党细村锦绣工坊吸引在家妇女就业10余人,大家通力合作,集中向外销售,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销售数量和口碑好评量,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产值。

乌吉苗寨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里家家户户都会蜡染刺绣,主要采取零售式和订单式生产,让非遗技艺成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寨有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有生产基地1个、加工坊2个,在省会贵阳有2家蜡染刺绣手工产品销售店,带动村民年增收60余万元。

“近年来,塔石乡持续壮大苗族蜡染刺绣产业,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绣娘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打破传统思维,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融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进一步加强与市场主体深度结合,采取订单式生产,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有效对接,走出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塔石乡相关负责人说。

--> 2022-09-21 塔石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501.html 1 “非遗经济”助农增收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