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第三高级中学 白 宁
数学教育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式方法。“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阐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并用例题说明其重要性。
一、高中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
从近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学生模拟题中用的所谓的套路不再适应新高考。数学的学习需要知识的不断渗透,应该让学生去经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其背后的数学思想。万变不离其宗,试题的表征形式千千万,但是知识的本源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二、推导公式中运用“一题多解”
教学实践证明,熟练地理解并掌握公式,运用公式是最重要的。其实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基础的解题方法,或者说是一种解题技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经常运用“一题多解”,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可以掌握解题基本的规律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学习两角和与差余弦公式 时,
方法一:设[~公式~],
则[~公式~].
在[~公式~]中,
∵[~公式~],
`[~公式~],
`[~公式~].
这种方法是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余弦定理,两个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等式关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
方法二: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式~]内,如图单位圆[~公式~],角α,β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
[~公式~],[~公式~]
[~公式~][~公式~]=[~公式~][~公式~]
[~公式~]
有[~公式~].
这样运用两种方法推导,体会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对这个过程的印象更深刻、更具体,相比单纯死记硬背公式,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这样的例子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新课讲授过程中还有很多。
三、在例题讲解中运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纽带作用。“一题多解”因思考的角度不同从而得到多种不同的思路,对于学生开拓数学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一题多变”是对一道数学题或类比、或联想、或推广,从而得到一系列新的题目,或者得出一些一般性的数学二阶结论,尝试变式题的求解,哪怕是不能解决也好。尝试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慢慢形成发散思维。
下面例题讲解中“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应用来说明:
例1:[~公式~]的三边[~公式~]满足[~公式~],求证:[~公式~]。
证法一:由余弦定理,
[~公式~]
又[~公式~],所以[~公式~].
证法二:由正弦定理,
[~公式~]
又[~公式~],
所以[~公式~],
所以[~公式~],又[~公式~],
所以[~公式~],所以[~公式~].
例2:已知[~公式~]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公式~](1)求A;(2)若[~公式~],证明:[~公式~]是直角三角形。母题为2020·全国2卷文科17题
变式练1:若[~公式~],[~公式~],求[~公式~],[~公式~];
变式练2:若[~公式~],[~公式~],求[~公式~]的面积
变式练3: 若[~公式~],[~公式~]的面积为[~公式~],求[~公式~]的周长
由一道解三角形的高考母题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在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可以更加精准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四、习题中运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课外作业,学生也常常感到学习的负担沉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步消失无存。为什么我们不从课本上的经典例题、习题入手,演变,加深呢?这样慢慢坚持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逐渐提高,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才会有迎刃而解的能力。
通过坚持“一题多解”这一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解答,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慢慢更加熟练了。“一题多变”的坚持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逐渐地学生会发现不同类型的题目是有相关性的,从而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思维方法,不陷入固定模式里。
在我们高中数学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是很有实践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