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23日

天柱县织云村:

“三步”走好小产业大发展之路

本报讯 (通讯员 田今醒 涂娟) 近年来,天柱县邦洞街道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织云村坝区资源,形成了织云水豆腐、黄精育苗、油茶种植、稻田养蛙和灵芝种植等7个“小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门路,让织云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支部“引路”,以党建引领加速产业振兴。始终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探索村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织云村以土地流转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2020年以来,本村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00余亩,亩均流转费用为800元/年,受益群众86户。

资源“铺路”,以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织云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让对水质有一定要求的织云水豆腐、稻蛙养殖、灵芝种植等产业得以落地生根。作为州级500亩大坝示范点,织云村目前建有黄精育苗基地150亩,稻蛙养殖基地120亩,灵芝种植基地40亩,其中,黄精育苗基地共搭建230个大棚,年产1200万株黄精苗,年产值可达到1400万元以上。

村企“联路”,以新发展理念护航产业发展。织云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护水资源,形成了中邦渔业“稻+鱼+蛙”生态养殖绿色产业,该产业运用水稻、蛙类、鱼类的互利共生关系,让其共生、共长、共赢,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化肥等的施用,有力推动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0年以来,织云村“两委”帮助入驻企业协调矛盾纠纷、解决困难问题90余起,为企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产业常年提供务工岗位60余个,务工人员工资约2600元/月,临时工最多时一天可达230余人,每人每天100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拓展群众收入渠道。在村企的共同努力下,各“小产业”得以稳步发展。

--> 2022-09-23 天柱县织云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653.html 1 “三步”走好小产业大发展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