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24日

又是一年好丰景

——我州各地丰收时节采收忙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又是一年丰收季。随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黔东南万山乡间,田野披绿,瓜果飘香,丰收在望。行走在乡间,有机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随处可见,还有色彩斑斓的层层稻田,与民居、公路、河流、群山等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幅独特喜人的秋收景象。

在位于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的葡萄种植基地,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驱车而来的游人,在村里小憩一日,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绿色果品,体验采摘乐趣,享受美好闲暇时光。

“今年算是大丰收,产量预估3万多公斤,现在已经销售了1.5万公斤。目前我们有很多客户源,打算以后可以继续推荐销售我们雷山当地的农特产品,让外界的市民吃到我们山村里的绿色有机水果和蔬菜,达到双赢的效果。”老猫村党支部书记文胜鸿说。

在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的小米种植基地,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小米散发出丰收的气息。在这里,每天都有20余名群众在火热朝天地采摘小米,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场景。“我们9个人是从双井村过来的,今年的小米长得很好,才一个早上,我就摘得50多公斤了,估计一天下来也能得一百多块钱呢!”正在基地采摘小米的沈成英高兴地告诉记者。

小米喜获丰收,也带动一批群众就业增收。双井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覆盖带动16个村民小组共90余户增收,该镇小米种植面积达到150余亩,亩产达到200公斤,预计实现效益63万元。“今年,光是75亩小米基地,采摘期每天都有20多个人在这里务工,按采摘量称重支付工钱,摘得快的一天能够拿到200块钱左右。”平寨村党总支书记粟辉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施秉、镇远、黄平、锦屏、麻江等县,都是我州小米传统种植区。

近日,麻江县水务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联系的金竹街道六堡村帮助缺劳力的群众收小米,在村民赵祥凯的小米地里,党员干部们忙着采摘、扎把,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场景。“今年我家种了15亩小米,因为人少,担心下雨影响收成,哪晓得县水务局的干部来帮我家采收,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赵祥凯感激地说道。

作为六堡村的帮扶单位,麻江县水务局党组积极联系县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帮助六堡村发展小米产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并开展技术培训,建设加工设施,安排党员干部入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和助种帮收工作,引导385户农户种植优质小米535亩,产品销往安顺、贵阳,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辣椒也奏响了“丰收曲”。黄平县上塘镇明星村村民何正富家的辣椒地里,个个饱满的尖椒挂满枝头,浓烈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

“我种植辣椒有4年了,今年种了7亩,辣子结得多,恰好遇到价格上涨,按亩产值8000块钱,那纯收入应该超过6万块钱!”这几日,何正富请乡亲们帮着采收辣椒,听到记者来访,他乐呵呵地沉浸在丰收喜悦中。

据了解,黄平适宜种植辣椒土地面积近5万余亩,该县依托土地资源优势,以“党建+‘三变’+产业”融合推进,持续走规模化种植和订单式销售新路子,先后引进线椒、子弹头等高附加值辣椒种植,将辣椒产业逐步扩大,农户的日子就像红辣椒一样越过越红火。今年,该县辣椒种植面积达3.15万亩,预计产量4.5万吨,产值1.8亿元,辣椒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太元村,200亩的七彩古稻正进入收割旺季。太元村是“七彩古稻”的发源地之一,主要出产红、黄、蓝、紫、绿、黑、青7个品种,故名“七彩古稻”。“七彩古稻”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高,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以仁里水族乡为中心,辐射到县内各乡镇,种植500亩。

“目前,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对‘七彩稻米’进行二次包装,依托‘桥头堡’的政策红利,打开广州销售市场,今年将以每公斤39.8元的市场价格统销广州,让村级集体经济驶上发展‘快车道’。”作为太元村致富带头人和“七彩古稻”种源保护者的杨卓林,目前已经和广州乐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

--> 2022-09-24 ——我州各地丰收时节采收忙 1 1 黔东南日报 c198734.html 1 又是一年好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