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琪瑞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向以奇方医杂病,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被世人称颂。他曾利用羞耻心,为一双臂受伤的猎人治病,颇为神奇。该猎人进山打猎时,因用力过猛,双臂骨折,不能屈伸,十分痛苦。慕名求于叶天士医治,叶天士让人筑一高台,将猎人置于高台上,令乡人聚集围观。叶天士持一快刀,迅疾割破猎人衣裤,露出其内裤,猎人顿感羞耻,下意识伸手遮护,可苦于手不能展。叶天士又下几刀,割开猎人内裤,猎人“啊”的一声大叫,急忙伸手掩盖私处,且暴怒不已。叶天士抛刀大笑道:“汝病不是好了吗?双臂伸展自如也!”众皆愕然,叹为神医。
我母亲也讲过乡医运用人的羞耻心医病的事例。以前,农村缺医少药,乡人生了小病小灾,往往就近寻求乡下郎中诊治。邻居二婶下田做农活,不小心摔了,腿骨脱臼,家人抬到小诊所,让村医二大爷给治疗。二大爷将二婶牵引固定后,听她嗷嗷大叫不止,索性借故离开了。二婶大腿外露,花裤头顿显,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她又羞又臊,拼命往里缩隐藏,其家人也大骂二大爷不负责任,谁曾想二婶经过一番折腾,腿骨竟因此复位,恢复了正常。
名医也罢乡医也好,他们利用的是患者的羞耻心。大夫通过情景设置,让其产生浓重的羞耻感,进而下意识地反抗与挣扎,极力掩盖羞耻之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心理暗示法往往会收到奇效,病人在不知情之下,受心理因素主要是屈辱心理的影响,通过类似条件反射的行为方式,一步步进入大夫预定的治疗方案中,结果不药而愈。
羞耻之心,人皆有之,怕羞大概是人的本能。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说:人不可没有羞耻之心,没有羞耻心的人,就是真的无耻,无可救药了。这即是现在“无耻”的来历。孟子进一步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羞耻心对于人而言太重要了,那些为了利益而耍弄机变之巧的人,是不会重视羞耻心的。不重视羞耻心就不是个真正的人,这样的人还有啥耻辱感呢?
如此说来,知荣辱、明是非,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亦可疗治疾患,健康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