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燕 吴念
门前龙江河水韵悠悠,屋后朱木林苍翠挺拔,农房别致美观,小院繁花似锦……金秋时节,掩映在葱茏绿树下的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徐家湾组,清幽雅致,宛如世外桃源。
铺沙、镶边、运砖……在朱木林中,一条农业生产便道正在紧张施工。
“这条生产便道长1000米、宽2.5米,于今年8月动工,目前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60%。”代店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平介绍,该便道是东西部协作项目,它一头连着村寨人家,一头连通产业基地,预计10月底完工,将给当地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朱木林是代店村乃至岑巩县的一张“金名片”,生长在这里的朱木树丛团团如数千伞盖,且一年四季常青,如翡翠般耀眼夺目,散发出遗世独立之美。
“虽然风光绮丽,以前由于缺少项目资金,好风景一直难以转化为好光景。”朱红平说,多年来,把好风景变成好日子一直是村民们的期盼。2021年,代店村成为特色田园乡村县级示范点。借力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今年8月,岑巩县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4万元,在代店村徐家湾片区启动实施了生产便道修建、庭院美化、风貌整治、污水处理等项目,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以景为媒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让美丽生态变成源源不断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带动徐家湾19户村民及周边群众过上火红日子。
政策精准赋能,村民蓄势发力。61岁的杨秀龙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13年了,趁着土地冬闲期,老杨又在忙着秋冬种产业。
“今年打算种6亩油菜,目前已犁好田、育好苗,过段时间就可移栽了,待油菜采收完,就流转更多土地把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扩大到80亩。”在油菜育苗基地,老杨轻轻拧开自制的自动化节水灌溉设施的开关,水便从喷头处四散开来,干渴的油菜苗很快又恢复了勃勃生机。老杨说,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产业发展更加强劲,寨子“面子”越变越美,“里子”越来越实,我们在“扮靓”自家小庭院的同时,更要抓好产业发展,以庭院“小美”汇聚乡村“大美”,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真正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实景。
秋日暖阳的照耀下,老杨的院子里,格桑花、鸡冠花、美人蕉等当季的鲜花开得正艳,与漂亮的小洋楼相得益彰。忙完地里的农活,回到家,老杨就侍弄起了花草,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下一步,我们将推行‘寨管委’治理模式,着力从老村干、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众公认、组织认可的优秀村民中推选‘寨管委’委员,把本组本寨的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协商议事、安全饮水、乡风文明、公共设施维护等全部纳入到‘寨管委’治理范围,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朱红平说,通过推行“寨管委”模式,推动基层治理触角从“村”向“寨”延伸,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形成邻里和睦、团结奋进、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实现村寨“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一条珠江水连着两地人,一条帮扶路串起两地情。
徐家湾发生的蜕变,是在新一轮粤黔协作大背景下,广东三水与贵州岑巩两地携手演绎粤黔版“山海情”,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的一个缩影。
2021年,岑巩县携手千里之外的三水区结成东西部协作关系,双方聚焦“三水所有、岑巩所需、双方所能”合作战略,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招商引资、民生事业等领域深化互动协作,着力帮助岑巩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乡村振兴。
自两地携手以来,三水区为岑巩县发展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9340万元,围绕产业发展、医疗教育、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协作项目33个;协作开办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专题培训班28期,培训2547人,帮助岑巩培训“南粤家政”技能人才157人,累计帮助岑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带动就业6330人,推动岑巩劳动力向“技能型”转变;招引企业落地岑巩投产17家,到位资金4.78亿元;采取“资金+资源”方式共建产业园区2个,入驻企业9家;利用东西部协作各购销平台,帮助销售岑巩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4.22亿元;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引导爱心组织、企业、人士捐赠资金334.9万元,捐物折款423.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