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30日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初探

图2 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 图1 与[~公式~]反应的物质

○ 凯里市第四中学 邓丽萍

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很有指导意义。

一、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方程式内容的编写思路

化学方程式虽然集中在第四章教学,但绪言第一节课就开始学习化学反应知识了,而且给出了两个文字表达式(镁+氧气[~公式~]氧化镁、碱式碳酸铜[~公式~]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可以认为这是化学方程式教学的开始;而第八章最后一节复匀课 (P.184)也是学习化学反应规律,可以认为是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的结尾。所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仅仅是第四章的教学任务,而且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材中化学方程式内容是按“四步走”的思路编写的:

我们要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确立化学方程式教学的发展性思想,从整体上把握好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二、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认知过程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从感知化学反应事实开始到掌握和运用化学反应规律结束。例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

[~公式~][~公式~]

认知的过程是:首先是接受铁在氧气中能燃烧的事实,因为学生在学习前是很难相信铁能燃烧的事实,但通过看(做)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豁然开朗,心想,铁真能在氧气中燃烧,这样就从心理上接受了化学反应的事实。其次是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建立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再次是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是得出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规律,并能用此规律来书写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以,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过程可表示为:

我们认识了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指导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就是要把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1.实验领先、观察入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事实的有效途径,可以认为初中学生获取的化学信息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初中教材中安排了“46个演示实验、9个学生实验、9个选做实验、12个家庭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数是为学习化学方程式而设计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实验领先”的教学思想,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组织和开展好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使学生尽量多地获取化学反应事实,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观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入门。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勤于记录实验现象的好习惯,把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名”“实”结合,逐步形成“实验——现象——结论”的学习模式,这样既丰富了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加强训练、强化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要贯彻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中,“文字式”是基础、“化学式”是关键、“化学方程式”是难点,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初学化学反应时,我们教学的重点是要抓好“文字式”的建立,可采用“互现法”(中文下注化学式),提前进入符号表达式的学习。学习了化学式后,重点是要练习符号表达式的书写,逐步进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强化训练、加强检查和督促,经常开展听写和默写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的错误读法,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化学方程式,做到学一个、记一个,最终达到“三会”目标,即会写、会读、会用。

3.加强联系、形成规律

化学方程式除表示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其他内容,如能量变化、影响因素、效应、意义、应用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化学方程式间的联系。首先,要加强物质之间的联系。例如,初中化学中能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图1。再如,初中化学中的分解反应可表示为图2。

其次是要加强化学方程式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重点是突出应用性。如化学方程式[~公式~]的教学,可联系环保知识进行:因为[~公式~]是产生酸雨的元凶,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而起到“固硫”的目的。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的集气瓶中的残余气体的处理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加强联系,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方程式以分散教学为主,形成的规律较少,因此,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都非常重要。初中化学反应的规律主要有:质量守恒规律、无机物间的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置换反应的规律、共性与特性的规律、条件与结果的规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例说”的方法:先写出规律再叫学生举例子;或通过例子叫学生找规律。如体现“条件与结果的规律”的实例有: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产物是铁锈(主要是三氧化二铁)。再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又具有强氧化性,从中说明了“共性与特性的规律”。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规律,就能达到对化学方程式知识的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整体观、实验观”,讲究“实验领先、观察入门,强化训练、牢固记忆,加强联系、形成规律”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水平。

--> 2022-09-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9214.html 1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初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