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9月30日

舟溪镇曼洞村:

原生态共享农业 促农增收笑开颜

本报讯(通讯员 刘有姜) 连日来,舟溪镇曼洞村“原生态共享稻田 中建二局认领地”迎来丰收,村民们正在紧锣密鼓采收稻谷。

曼洞村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具有种植大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今年该村精选50亩优质稻田、发展原生态共享农业,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在基地种植了1.6亩共享稻田,比起以前自己种来拿去市场卖的价格,高出了差不多两倍,这种共享农业为我们老百姓增收不少咧!”曼洞村村民潘燕莲说。

据了解,中建二局与武汉大学共建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凯里),通过该服务站平台,在曼洞村认领50亩稻田,发展原生态共享订单式农业项目。该项目按照“党建+工贸公司+农户”的模式,由中建二局负责出资认领稻米,曼洞村工贸公司负责大米收购、加工、包装及品牌打造,村民负责稻米种植。

中建二局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认领稻田,村工贸公司用每公斤3元作为稻米加工、包装、运输等费用,农户到手价每公斤9元,比市场价高出每公斤4元。据初步统计,今年收割大米约1.75万公斤,涉及20余户,总产值预计收入约21万元。

“通过共享稻田的实施,不仅形成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一条新路径。”曼洞村驻村干部吴家俊说。

按照认领人“私人订制”要求,曼洞村共享稻田采用传统原生态方式进行种植,施用农家肥,不施用化肥,确保共享农业原生态品质。在种植过程中,中建二局、武汉大学相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共享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同时,由村级通过视频等方式,实时反馈种植情况,确保认领人参与种植过程,实现农业共享。曼洞村依托农机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精心呵护水稻成长,让认领人吃上放心“定制生态米”。

据悉,下一步,曼洞村将加大力度推动村工贸公司发展,专注原生态品牌化打造,推动共享农业发展,持续扩大村民增收面。

--> 2022-09-30 舟溪镇曼洞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99242.html 1 原生态共享农业 促农增收笑开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