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庸兴
随着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怎样才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农产品销售难,“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时有出现,如果说种得好是勤人,那么卖得好才是能人。
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非常大,今年卖得好未必明年就大赚钱,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势必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不仅下跌,还会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产品虽是生活必需品,但市场需求受价格变动影响不大,价格下跌也很难增加需求量,这种饱和势必导致农产品积压,农民收益受损。
市场经济看市场,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兴办产业,才可能是赢家。各地有各地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市场商机,学会做市场,才有可能找大钱。走市场化之路,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市场规律,才可能把握主动权,打好产业翻身仗。面对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政府要转变职能,搞好市场服务工作:一是主动出击,掌握市场信息,科学预测前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增减种植面积;二是教会农民算账,劳动力有价可计,若挣回来的钱比种地挣来的钱多,不如把地租给别人,自己两头挣钱;三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体系,保护价收购;四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五是积极打造职业农民,让农民既有一技之长又懂市场经营管理,更好地融入市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
农产品想要销售销得好,就需要找准消费市场的需求点,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要求从种植品种、方式、营销手段都一起跟着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提高效益,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反亏本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