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熊顺才
白午街道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扣“建移民新区、筑凯里新城、服务好高新区发展”这一目标,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聚焦政治和思想重点,持续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着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常态化抓好“三会一课”。
聚焦村级活动室建设,持续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完成街道9个村活动阵地的打造,让村级活动场所成为干部议事和群众办事的场所,也成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窗口和桥梁。
聚焦基层治理精细化重点,持续构建共建治理格局。积极构建上下联动、领域融合、资源集成、服务集中、治理有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完成了山与城“红色小区”、易地移民搬迁清泉“三聚”等城市党建示范点。
以党建为引领,按照“社区‘两委’+公司+农商行”发展模式运营,融合党建政务、普惠金融、人才劳务、供销物流、快递邮件、购物消费等功能,设置商超、康养理疗、帮扶车间等功能区域,建设完成了福和社区村社宜站。通过整合信用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职能,尝试建设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服务、交易”六位一体的“村社宜站”平台,既达到“政务服务不出村”的便民利民效果,又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聚焦中心任务 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
稳中求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按照“大综治大安全”工作目标,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夯实基层平安建设基础。自街道成立以来,辖区未发生命案、重大治安事件及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精准发力,脱贫工作成效明显。白午街道已实现2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并在2020年11月份,代表全市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检查。
坚守底线,全力推进污染防治。街道以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及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抓实“五个体系建设” 续写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强化党建工作体系。成立了龙泉、福和、振兴3个基层党支部和7个党小组,构建起了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党员责任落在单元的组织网络。同时,成立了清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兼合式”党总支,将在职报到党员全部安排到三个社区居委“兼合式”党支部,列入网格参与服务。通过居委党支部、兼合式党支部、支部联盟三种组织相互协作、各自补位、共同发力,共同筑建起白午移民安置小区的坚强堡垒。
以服务管理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出门七有”,以强化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扶贫车间、便民超市等;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就业、民政、综治、物业等服务窗口,还设立了多个功能室,实现便民服务一体化。完善教育就学服务,配套建设幼儿园2所、周边小学3所,初中1所,切实做到教育有保障。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卫生服务站,较好满足搬迁群众就医需求。
以解决就业为靶心,强化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高新区企业就业一批、扶贫车间就业一批、培训就业一批、劳务输出解决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的六个途径的就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目前,整个安置点劳动力家庭“一户一就业”率达100%。
以共建共治为同心,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立大综治大安全服务站,抓好社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夯实基层平安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居民公约作用,推动居民自治规范化运行,努力做到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以丰富生活为重心,强化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搬迁群众真正从“农民”向“新市民”转变。
聚焦产业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按照“两轴一中心”城乡结合发展模式和“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发展目标。围绕“凯里新城”这个“中心”,重点在白午村、摆仰村、铜鼓村、翁义村、白午社区、清泉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投资消费核心区,结合自身优势,助力发展斗牛文化、汽车服务、农贸市场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在新民村、新华村、铜鼓村、石青村“一轴”,主要发展种养业,林下经济产业带、精品水果。已建成铜鼓村蓝莓基地蓝莓种植480亩,新华村蓝莓基地蓝莓种植120亩,可带动铜鼓村、新华村建档立卡脱贫户127户512人增收。建成石青村蔬菜种植基地200亩,主要以白菜、四季豆、豇豆、瓜类等种植为主。建成大型生猪养殖场28家,2020年以来生猪出栏共2.1万头,产值5890万元。在同兴村、和平村“清水江”流域“一轴”,沿滨江大道,依托草莓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乡村旅游村寨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现已建设完成休闲观光园区、草莓采摘园300亩,玛瑙红樱桃基地600亩,乡村农家乐10家,2020年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带动创收500余万元。
拓展农业示范点,打造农业新亮点。2020年启动街道农林示范点建设2个,其中铜鼓辣椒示范点310亩,铜鼓林下中药材示范点500亩。着力打造村级示范基地9个,已实现“一村一点”目标。
丰富林下产业,提升农林承载。完成林下养蜂600箱、林下中药材种植400亩、林下养鸡(含出栏)35000羽。全年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760亩、精品水果3500亩,产值达700.09万元。
创新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成立1个街道工贸公司和9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项目16个,农特种植项目5个,规模化养殖项目6个,食品加工项目1个,综合性经营项目4个。2020年以来销售总额915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783万元。
白午街道将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推进凯都一体化发展,打造黔中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