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太湖) 近年来,舟溪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从“明晰路子、蓄好池子、夯实底子、亮出面子、搭建场子”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明晰“路子”,注入产业振兴“强心剂”。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发展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让党建和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如舟溪村“两委”成员牵头成立黔岭旺合作社,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引导村民入股资金,既使村集体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又通过保底分红让群众得到红利。对于资源禀赋较差的村,由村合作社将原有扶贫资金、项目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每年获得收益分红。
蓄好“池子”,建强人才振兴“主力军”。坚持政治标准,始终在选人用人上“严”把关,选出党委政府“放心人”和群众“意中人”。积极探索“新乡贤+”模式,回引“乡贤”、培育“新贤”,全镇12村均成立新乡贤委员会,助推乡村发展跑出加速度。
夯实“底子”,提升文化振兴“软实力”。坚持以旅彰文、以文促旅,推动甘嚢香国际芦笙节等文化节日发展成为凯里靓丽文化品牌,有效传播传统文化、促进旅游发展。引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新乡贤等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广泛深入开展道德讲堂、“重家庭、立家训、传家风”等活动,大力培育文明新风,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组建舟溪镇代表队参加村BA——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赛凯里市预选赛获得全市冠军,代表凯里市参加黔东南州半决赛获得全州亚军,推动文体融合,一展舟溪风采。
亮出“面子”,绘就生态振兴“背景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绿色作为最亮的生态底色,把净和美作为共同追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保护好舟溪的绿水青山。结合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公益事业;广泛开展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厕所革命”、清洁村庄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庭院美化等行动,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新家园。近年来,舟溪镇荣获“国家卫生乡镇”“贵州省森林乡镇”“全省文明乡镇”称号。
搭建“场子”,筑牢组织振兴“桥头堡”。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激励村级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提高干事创业热情。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大提升”、牌匾标志“大清查”、环境卫生“大比拼”、建立完善“大机制”“四大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全镇12个村活动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均如期通过市级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