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城关第一幼儿园 陆泉屹
一、当前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龄前儿童一般指3–6周岁的儿童。在这一阶段, 孩子还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正式的教育,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父母,他们是教育孩子极为重要且关键的角色。可是,在实际中,大多数父母因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有部分父母没有认知到孩子学龄前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有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欠缺妥当,导致陪伴孩子时间少且质量不高,在履行其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中没能做到很好。当前,很多家庭日常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实实在在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等人身上。在隔辈照料和看护的家庭中,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有着一定的育儿经验和前人智慧的优势,使孩子的身体成长健健康康,是值得我们年轻父母的学习和尊重。即使近年来社会一直强调科学育儿,可老一辈的育儿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他们的育儿观念更新缓慢,有对孩子过分放纵溺爱,有习惯性地帮孩子包办大大小小事务,导致孩子娇气任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及一些陋习,这些都可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注意自身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家庭教育一部分来自父母的言教,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及其家人的言行举止。儿童学龄前阶段,模仿能力最为突出,同时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情感的依赖,是一切的表率,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做法就是孩子学习效仿的示范。因而,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母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做好孩子的榜样。当前,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推崇,体现在家庭教育主张科学性、民主性,重在父母的放手,给予孩子自主和一定的自由成长空间。只是民主和自由也并不是放任和放纵不管,是着重强调要遵循孩子自然成长规律,教育注意方式方法。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作为家长,我们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包容,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接纳,进而让孩子从心底里爱父母、崇拜父母。同时,父母想要对孩子的教育是严格而有原则的话,父母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再去严格要求孩子。例如作为家长,假比您希望孩子喜欢运动,爱上运动,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话,那您就要给予孩子营造运动氛围,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自己更是要以身作则,而不能在孩子运动时自己休息不动。再如,您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您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自身存有不良的言行举止,那么给孩子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尊重孩子兴趣
在生活中,家长应该以平等、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恰当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孩子的同时,鼓励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加强家庭教育,能够在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呵护当中,鼓励孩子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正确选择。例如在周末两天,让孩子说说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什么事情,尤其在制作家庭计划当中,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不是过分的建议都可以采纳,慢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过生日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在条件允许、要求合理的情况下,带领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礼物。能够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尤其在游戏项目、运动项目中,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孩子适时进行娱乐,鼓励孩子能够尝试做一些没有做过且想要做的事情等等。
3.理解孩子错误
由于孩子年龄原因,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错误,而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经常采取惩罚和责骂的方式,虽然暂时会有效果,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哪些事情做错了以后,要能够学会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原因,并站在孩子角度上进行思考,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要怎么解决。循循善诱,层层剖析,尽量使用正面语言“我们应该怎么做?”少用“不能做什么?”的话语,并告诉孩子家长为什么要让他们这样做?通过正面、正确的语言与行为引导,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另外,如果在某些事情上孩子有能力去做,就可以积极鼓励孩子自主去完成,即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能够加以鼓励而不是辱骂,能够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自主完成事情当中不断树立自己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4.延伸幼儿园的教育
有些家长在日常工作中会比较忙,所以在对于孩子有一些想法和要求时会显得比较不耐烦,但是也会出现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会同意,娇惯比较严重。有些家长本身就非常溺爱孩子,生活中不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舍得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也不放心孩子去外面玩耍。而幼儿园教育中,更加重视孩子独立能力、自主能力方面的培养,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必然会存在矛盾和相互影响的,合作交流效果是无法保证的。而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足,生活习惯也没有形成,在培养教育中,要重视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做好规则教育工作,如果没有规则就会导致对于孩子的放任,而规则中缺乏自由也会导致偏向刻板,所以进行必要的规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也需要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也要让孩子了解一些规则,不能过度放任。例如,孩子逛商场时不可按照孩子的想法随意购买物品,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作出相应的取舍。最不可取的是孩子一哭闹就立马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只能促使孩子的无理要求变本加厉。所以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和培养规则意识,是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成功后获得的喜悦感,让他们在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与为。家长和教师要加强且积极沟通,关注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行为习惯等情况,尽力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延伸幼儿园的教育措施,最终提高教育的成效,促进孩子规范化的学习,大幅提升孩子的教育总体水平。
三、结语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起着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转变优化不良的教育模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明确目标,适时适度引导,培养孩子的德与行,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创造性的人格,充满自信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