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再伟 廖文祥
封孝伦,贵州黄平人,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专家。199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当选为贵州省美学会会长。主攻文艺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他所创立的立足于人类三重生命理论基础上的美学理论体系为全国独创,是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之一。
1953年8月21日,封孝伦出生于黄平县旧州镇,父母亲是旧州镇供销社的职工,他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到大就是“学霸”,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由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遭遇 “文革”停课停学了3年,又到黄平县上塘公社插队落户当知青3年。
封孝伦说,当年因为家庭人口多,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很大,而他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希望他早一点工作,但是自己还是坚持执着地要求继续上学。
1977年3月,封孝伦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推荐到贵阳师院(即现在的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1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文学写作,封孝伦实现了从一名乡镇青年到大学老师的华丽转变。
三次学习 登堂入室
没有接触过美学的封孝伦在读大三时,听了复旦大学著名美学教授蒋孔阳的一堂美学讲座,对美学“一见钟情”。封孝伦说,是蒋教授对美的本质的执着探究精神,征服了自己。封孝伦开始关注和阅览与美学相关的文章、书籍,在他工作之后参加了多次美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最典型的是三次学习培训活动,让他进入美学殿堂。
第一次是参加四川省美学年会,让他第一次在一个高规格的场合,正式接触到了美学,知道美学家都在思考探讨一些什么样的美学问题。参加这次美学年会,还让封孝伦认识了四川大学美学教授王世德,两人一见如故,比较投缘,为自己以后考美学硕士研究生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是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美学教师培训班,让他了解到美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促使封孝伦展开对美的本身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的探索和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他后来创造全新的生命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是到山东大学进修,指导他的教授周来祥就让他用一个学期来认真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小逻辑》是德国哲学著作,是有名的艰深晦涩、深奥难懂的书籍之一。封孝伦下足功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转化成自己的“营养”。封孝伦用肯定的语气说,在进修的这一年时间里,让他在解决思想方法方面得到极大提升。而且他的良好表现,也给导师周来祥留下深刻印象,数年之后主动写信邀请封孝伦报考他的博士生。
徜徉在美学世界时,不甘人后的封孝伦决定报考研究生。1986年9月,封孝伦顺利考上了四川大学的文艺美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9月,40岁的封孝伦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美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
三重生命 诠释美学
美学是来自西方的人文学科,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美学发展史上滋生了众多学派和论断。在山东大学进修期间,封孝伦萌生了美与人的生命有关的初步想法,逐步形成对人类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方面的探讨,引申出“三重生命论”的哲学意义和美学意义,对美学的研究作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探索。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人的本质。封孝伦说,我认为人的本质是生命,但人不像动物,只有一重生物生命,人有三重生命,还有两重生命 ,一重生命是精神生命,一重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是人不仅仅是有一个现实的物理时空,还有一个精神的时空,它有一重精神生命,我们欣赏艺术,实际上是在精神的时空里享受我们的生命,如你读《红楼梦》,你欣赏的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就是你在精神时空当中,跟他们一起体验爱情。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有一重社会生命,就是你被别人记忆。我虽然退出了江湖,江湖仍然流传着我的传说,那个就是我的社会生命。我被历史记住了,我留存在这个社会的记忆符号系统之中,那也是我的社会生命。用三句简短的话来说,人有三重生命,我在我的身体里,是我的生物生命;我在我的想象中,是我的精神生命;我在你的记忆里,是我的社会生命。
截至目前,他已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5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二十世纪中国美学》获省社科一等奖,《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获省文艺理论二等奖;《生命之思》获省社科二等奖。
除了人类三重生命美学理论体系,封孝伦所创立的审美疲劳理论为许多美学难题的解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得到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运用;所创立的审美场理论对解释审美和艺术的变化至今仍然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贡献;所创立的审美场、审美创造和美学理论三线并行的美学史论模式成为美学史研究的创新模式。
三吃螃蟹 填补空白
封孝伦参加工作后,教育部要求各师范大学文科类要开设美学课程,加强美育教育,而当时贵州师范大学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更没有美学老师。封孝伦认为这是他的一个机会,参加了四川美学年会回来后,他就正式调到文艺理论教研室,与同去参会的另一个老师一起申请开设美学课程,填补了当时贵州师院没有美学课的空白,也开始了他专攻美学的历程。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封孝伦回到贵州师大中文系继续任教,除讲授他的专业美学课程之外,还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负责讲授当代文学课程,而当时全国高校的《当代文学》教材,只有1949年到1966年的内容,1966年以后20多年文学史是缺失的,封孝伦决定来填补这个空白。他把1966年到1990年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这些报刊及相关资料带回家,一页页地翻,把凡是与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有关系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最后整理编写成了10来万字的教学纲要《中国当代文学》。
在茅台学院任职期间,他主编的《酒人类学教程》,成为世界第一部从人类学角度研究酿酒的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封孝伦说,茅台学院是一个以酿造为主要核心专业的学校,要告诉学生们,他们来学这个专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有意义的,他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是有发展前途的。《酒人类学教程》就是要告诉学生们酒是怎么样产生的,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之后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意义,它产生的必然性、重要性和未来的可期性是什么?教程主要是用三重生命论作为基础,来解释人类的酿酒活动,从生物生命需要酒,精神生命需要酒,社会生命也需要酒的角度来解释酒的问题。
三项扶助 造福桑梓
1998年封孝伦当选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当选为贵州省美学会会长。主攻文艺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他所创立的立足于人类三重生命理论基础上的美学理论体系为全国独创,是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之一。
封孝伦先后担任过省教育厅副厅长、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茅台学院院长,在其位、谋其职,他不仅是完美的美学学者,也是优秀的行政管理者。
作为从黔东南走出来的学者、教授,他情系家乡,造福桑梓。在教育厅和贵州大学工作期间,他积极帮助家乡学校开展基建、捐赠教学用具、开展校地帮扶等三项扶助活动,大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黄平“两基”攻坚关键时期,他为旧州中学争取了50万元的基建项目,为旧州一小争取了40万元的基建项目。之后还援助旧州一小5万元改善阅览室硬件设施,援助黄平民中10万元修建人行天桥,援助湖里中学7万元项目经费。
他组织贵州大学向重兴九年制学校赠送了30台电脑作为教具,他个人向旧州中学赠送图书,增加和丰富了学校图书馆藏书。
此外,他带领18名贵州大学农学、动物科学、林学、工学、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到黄平开展校地帮扶活动,为黄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封孝伦,用生命诠释美学,用执着追求生命“美”的极致,他说,现在退休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搞创作,继续他的“艺术之思”, 用他的生命美学理论解释书法、音乐、舞蹈、建筑的艺术之“美”。他表示,从明年开始,还将有一组用生命美学解释艺术的作品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