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赏郎中学 戴芳珍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本人认为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可以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数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机械练习、大量重复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较好,但从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来看,并无很大的成效,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 忽视对内容的分析
教师教学选用的英语阅读教材包含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单词和语句分析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过于看重,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来说,英语阅读教材仅仅是英语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手中的阅读教材有全面和系统的认知,所学到的知识不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而是在头脑中破碎的语言材料块,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学习能力。
2.没有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很多英语老师,在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学生阅读技能培养,过于看重对英语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对英语材料没有建立写的认知,达不到对英语材料进行理解和把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首先,学生不能对英语材料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就影响他们对阅读材料信息的获得,导致判读失误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时,也会使得学生不能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不能对文章作者要真正表达的意思进行把握。
3.导致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
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先熟悉英语教材中的陌生词汇,然后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再往下就是通篇翻译教材内容,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程度掌握以后再进行习题练习,将教师授课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整体上学习效果不佳。
4.没有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对英语阅读进行的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的背诵要求仅限于片面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只掌握片面的知识点,不能对整篇文章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进而不能将英语语言应用到实际中,实现不了对语言自身迁移的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对语言形式过于看重,导致学生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
思维导图通过一定的感知方法,在人脑中对知识体系进行图示构建,以便于人们能更好地对事物进行认识。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实现语言的可视化,将人们的知识结构按照某种关系进行联系,为语言知识提供便捷的图式工具。将思维导图形象、生动地应用于英语阅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并制作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导图。
1.课前使用思维导图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制作导图,并展示给学生,对其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使得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学习时对阅读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
2. 课中使用思维导图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他们在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中自行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还要求他们讲解导图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导图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与他们共同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并分析知识点中的难点,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
3. 课后使用思维导图
在完成课堂内容之后进行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内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其进行理解,突出重点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和分析,将其掌握的程度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偏差进行调整。
4. 课外使用思维导图
和前面几种思维导图相比,课外导图在内容上更加简单。学生根据导图在课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查缺补漏。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量。
总之,应当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将思维导图方法和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增强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