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舒悦 杨兰 潘家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平县教育系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年间,黄平县教育经费总投入54.96亿元,由2012年的2.88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7.05亿元,平均年增长16.08%;工程建设项目585个,获批项目资金达10.23亿元,设备配置0.8782亿元。
黄平县教育和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黄平县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县域建设、职业教育扩容提升、深入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等方面财力投入,有效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奋力推进教育水平实现整体提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州镇中心小学位于县城河滨西路,原湖里中学旧址。由于新州镇城区三所小学存在超过规划办学规模和超优质均衡发展指标现状,不能满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2022年秋季学期,黄平县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新组建新州镇中心小学。从教31年的刘荣英就是这所新学校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基层教师。31年间,刘荣英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她也亲眼见证了这十年来黄平教育环境的变化。
“近十年来,我经历了新州中心小学和新州一小的发展变化,从这两所学校来看,都实现了优质发展。2012年,那时候我们的教学设施设备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一些,我们主要是靠黑板和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上课。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靠多媒体,老师可以做丰富多彩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2020年8月,黄平民族中学从老校区搬至槐花工业区,校园面积300多亩,全校现有73个教学班级,师生有3910人。学校配备有7个化学实验室、7个生物实验室等,开设有36个社团,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年来,黄平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2004年从大学毕业后来到黄平民族中学,在这19年间,我经历黄平民族中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黄平民族中学教师钟胜杰深有感触,“我们无论是从教学面积、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十年间,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改善的不仅仅是校园教学环境,教育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均衡发展跨越突破、师资规模质量上双向提升、教研教改再创佳绩。这十年来,黄平教育可谓硕果累累,整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州前列。
黄平县教育和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说:“我们坚持教育为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努力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