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三中学 黄兰兰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课前预习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被动,无法展示自我,缺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存在感和获得感。进而对政治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心理,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效果,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习是学好政治学科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认真地准备好课前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才会有思考,发现问题,也才会发现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听课才更具有目的性。课堂教学中能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就会影响对新知的理解,特别在小组合作教学环节中会很难与其他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被动,无法展示自我,缺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存在感和获得感。进而对政治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有时候老师花费在弱科生身上的精力和时间远远超过主动学习的学生,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弱科生学习习惯差,或者说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因此,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积极主动预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会难以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本校大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很多学生缺乏预习的方法。预习只会看课本,草草看完一遍课本就算预习,缺少思维的参与。能在书上动笔圈划的知识点很少,更不要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
第二,不善于利用小组合作预习。本校大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上很吃力,遇到不会的问题和知识点很容易就放弃思考,不会在预习中通过同伴和小组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
第三,不善于利用学案和网络资源来进行课前预习。面对老师的课前预习学案,很多学生不会利用,只知道简单地把基础知识填一遍,不善于根据学案梳理知识点,不会构建知识框架,不做思考题,更没有预习检测的习惯。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虽大大冲击了学生视野,但面对繁杂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不会筛选和利用网络来进行预习新知,主动拓展知识面。
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接下来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和培养预习能力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让预习有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立具有学科特色的预习模式,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预习形式不要过于单一,教师要创造多种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政治生活》如果预习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会觉得枯燥,缺乏挑战性。因为很多知识点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觉得没有必要去预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就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一课之前,让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自学问题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搜集关于当今政治生活领域的选举权事例、现实生活公民利用互联网行使政治自由的案例,在课堂上合作探究,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预习习惯的培养要坚持循序渐进,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要手把手指导,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从“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思考的角度去预习。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特别是政治学科,在预习过程中就必修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提问,如对课题质疑、对标点的使用质疑、对词语的运用质疑、对语言的表达质疑等等。例如,在学生预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课时,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思考、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预习。民主选举是什么(有哪些方式),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选举方式,怎么样行使民主选举权利。
(2)指导学生在利用导学案和互联网预习中收集整理资料。政治课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时政的积累和运用有极高的要求。在政治课中要求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在利用导学案的主观题时,要及时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并分类储存好。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知道从哪里找到我们所需的知识更是一种本事。
(3)学生预习效果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教师要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评价,强化预习效果。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笔者坚持在上新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一般是三种形式进行,即选择题、判断题、简单的问答题。
最后,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课后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预习作业本。每学期都要求学生有一个单独的预习作业本,上面记录预习时间、教师的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预习内容的要求)、预习的方法指导、预习内容、预习检测答题情况,即小组长的检查情况 、个人的预习效果评价。到期末学生力争做到逐渐让作业本成为学生自编的学案,通过这种自编的学案,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己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