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三幼儿园 赵小兰
孩子们作为现代社会的“新生儿”,在各方面都必须注意,但如果在某方面突然出现精神问题,对于将来矫正来说便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有高度文明意识的人都明白,对于正常人而言心理水平的好坏不但关乎着个人的生命品质,并且还影响着其劳作效果和对社会的奉献,但如果某个人突然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心灵疾病,将会变成整个社会的一个包袱。所以古今中外,每位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健康康长大。关心子女在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有良好生存能力的父母,也不能不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所以心理则是关键,培育好孩子的健康心理,他们将在生活中、交往中变得愉快和开朗,讲到孩子心理的发展笔者也来说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目前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初这个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年代,导致孩子们心理疾病的问题太多了,根据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十七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中,大约有三千万处在身心的亚健康阶段,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则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而在学校中屡屡出现的暴力事件,则会给青少年们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担忧;儿童心理抑郁症、自杀、离家出走,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从几方面来说说在有可能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地方,仍然有许多农村的儿童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封建思想仍然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依然不乐观;家里都有一个小孩,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体的孩子,或者家长由于上班很忙没时间陪小孩,所以将孩子交由保姆来照料或不理不睬。
二、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家长教育方面
家庭是儿童首先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儿童的正确态度、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严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对家长的模范示范作用,是儿童建立健全个性和行为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公平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儿童如果在良好的社会人物情感环境中生存、发展,他会觉得很自然、舒适、亲切、快乐,进而建立健全的性格。其次父母还应该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子女的日常行为在每一位儿童身边,都可发现父母的身影。这不仅仅是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也是父母的个性、感情、动作、语言等各种心理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父母必须帮助子女了解到自我、估价自身的能力,这是身心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帮助子女建立完善的自我形象,培养子女的自尊,提升子女的自我意识能力,父母要求子女意识到社会上有一个自己。在培育他们自主性的同时,家长要将教育于生活当中,引导他们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办;在训练他们自制力的同时,家长要与他们共同建立规矩,引导他们成为家里的稽查队长,带头严格遵守家规家法。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
1.通过游戏来强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教育对于孩子们而言,可以让幼儿的精神上始终保持着活泼以及精力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这与将常规的学习知识和课外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传统教学形式有着很重要的差异。所以,游戏教育主要是将该活动课灵活化、娱乐化,而并非把大篇幅的知识内容搬入课堂教学中,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先天特点,如天生就活泼好动、会思维、喜爱动手等,真正地从幼儿本质入手。合理运用孩子的这些特征进行教学。而最好也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法便是把幼儿进行游戏化,不论是在学习知识或是生活常识等方面,老师都可以转化成用游戏的方式加以教学。实施幼儿活动课程的最初目的在于使幼儿们主动愉快地加入课堂活动中,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活动意识、活动技能,促使他们身心的成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以及老师的教学也非常有益。
2.大胆设想,组建坚固的主题桥梁
通过观察和与孩子的长期交流,人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联想能力非常强,而且思路清晰,思考范围广。于是针对这个特征,我们通过进行联想谈话的活动,利用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开展自由交流这样的活动方式就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幼儿自主编导的方式同样应该提倡,这个方式将孩子作为中心,由孩子根据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创设。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提高孩子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创新。最关键的是,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孩子避免不了要进行交流,而这一互动方式正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孩子的进一步深入沟通、思考,那些不爱表现、心思细致的孩子将会有所调动,其身心成长将会出现显著不同。
3.重视幼儿心理的理论知识补充,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辅导
在儿童阶段,很多学生的心灵变化都十分迅速的,所以对教师而言要重视观察孩子的情感变化和心态变化特征。这一方面便于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心态变动特征,而且也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指导,当然这时在辅导环节中也需要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再者,老师对孩子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改革。例如,老师可设定孩子和老师之间单独的聊天室,在这种聊天室里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玩具、书籍等,这样老师对孩子的心理指导过程将不再乏味、单一,而对一般的孩子而言,幼儿对此类玩具、书籍等是不会有抵抗能力的,这也很容易使孩子减轻对老师的距离感,打开心扉和老师交流,或者教师可以建立幼儿日记,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篇专属日记,教室可以把对幼儿的观察,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小秘密或者今天哪个学生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进步等等记录进去,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性格变化在这本日记中都能够体现出来。
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身心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商正常,情感发展良好,个性健康,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和谐,心理活动达到一定年龄特点规范的心理健康状况。具体来说,主要涉及这样一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二是具有自信独立能力,具有自主成长的心理基础;三是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善处理关系;四是主动适应环境,以符合社会需求。
孩子们普遍有爱玩好动的特性,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积极发展心理教学活动课,把各种互动形式、游戏形式和教学方法适当地融合在一起,建立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轻松的成长气氛,对孩子身心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也非常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