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杨昌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众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教师培训无疑是最有效、最便捷和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将“教研训联动”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校本培训,是青年教师入门的快车道
(一)注重入职前培训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新教师往往感到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得不面对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失落。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对于教学事件、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处理缺乏灵活性,有时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为此,学校应当重视青年教师的职前培训,以入门为目标,帮助青年教师顺利走上讲台。
(二)注重学期课堂培训
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阵地,青年教师必须尽快在课堂上成长起来。因此学期培训应将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推动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抓手,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要将培训的主阵地放在课堂,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青年教师每次公开课前,所在备课组、教研组都应组织反复的研课、听课、磨课。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必须听课且反馈,全校教师都应参与听课研讨。开课后,学校及时组织反馈,召开总结交流分享会。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每上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蜕变,一次成长。
二、校本教研,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一)注重听课教研的开展
学校应挑选师德高尚、教学突出的老教师做青年教师的师傅,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师傅每两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认真记录,按一节好课的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共同研究改进教法的措施,做好听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徒弟每周听指导教师新授课一节以上,一个学期至少听指导教师课10节以上。听课时需要在旁边备注听课感悟,学校定期检查反馈,从而推动青年教师在听课中思考,在学习中提高。
(二)注重集体备课研学结合
学校应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例如,每周一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固定时间和地点,规定主题与内容,敦促备课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确定每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设计。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二备、三备,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用浓厚的教研氛围感染熏陶青年教师,推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研讨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注重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要求青年教师听课有思考,培训有心得,教后有反思。
三、校本科研,青年教师成功的阶梯
(一)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引领教研活动
学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将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基础,注重校本研究。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从研究校级课题做起,选择切入小、实际操作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二)以学科教研活动为基础,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
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课、备课、说课、演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以学科研究小组为单位,实现教研训联动
学校可以引导青年教师以学科研究小组为单位,组成青年教师成长伙伴团,组织教研训等活动,推动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青年教师的“抱团成长”。遇到各级各类公开课,团成员可以共同磨课演课,课后一起进行评课和反思,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建立“教研训联动”机制,是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其专业化成长,而且对于建设教育后备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