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乔生) 近年来,三棵树镇加快推进“头雁领航、群雁治理”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持续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强定力。该镇先后打造南花村“党建+旅游”、平乐村“党建+治理”、南高村“党建+农业”等品牌,并创新打造“乡村振兴议事厅”,积极盘活“乡贤会”“姑妈群”“寨老群”等人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平台、服务“四进”基层。
激活乡村产业动能,增动力、促振兴。“乡贤会”“姑妈群”“勺管家”“青年协会”等依托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立足特色资源。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吸引杨希林、吴永贵、黄裕贵等乡贤主动回村发展山鸡养殖、黄桃种植、腊肉食品等产业,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文化资源。“绣娘”陈琴在季刀苗寨大力发展苗族文化产业,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苗族文化,带动苗寨绣娘每年每人增收2万元以上,促进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带领绣娘们绣出一条发展产业致富的新路。盘活闲置资源。“姑妈群”主动回归加入村级合作社,合伙筹资承接闲置旅游度假村,有效带动12名群众就业,有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乡贤会”以老鸦乡村庭院为基础,以村民家庭为灵魂,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通过微改微建提升品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主题乡宿。
激活乡村建设动能,添活力、促提升。“乡贤会”“青年协会”等紧扣群众“好事”“要事”“实事”,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努力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紧盯群众“好事”。以创建庭院美化示范点为契机,朗利村乌利寨、南花村老鸦寨、平寨村怀恩堡分别依靠“青年协会”“乡贤会”“勺管家”带动,先后组织3000余名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庭院美化示范点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齐头共进,庭院内外逐步实现“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紧盯群众“要事”。采取“日巡查、周研判、月覆盖”方式,组织“青年协会”“乡贤会”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排除800余次、农村消防演练32次,参与群众达2000人。同时,南高村“青年协会”80余青年主动筹集36万元资金,并分成四组投工投劳修建消防池、消防管网等,进一步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紧盯群众“实事”。“青年协会”“乡贤会”“姑妈群”等致力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和整合资金,自发组织青年投工投劳修建桥梁、芦笙场、篮球场等,并主动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目前,累计办实事400余件,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激活乡村治理动能,强定力、促发展。坚持以“党建+基层治理”为主线,推动“寨老群”“乡贤会”“青年协会”等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深度融合发展,引导“群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共商“化解之策”。充分发挥“勺管家”“寨老群”等“威望高、情况熟、经验多、人缘好”的优势,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推选寨老、乡贤等担任联户长,让他们主动参与赡养老人、土地纠纷等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累计协调矛盾纠纷50余件,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共建“宜居家园”。“青年协会”“勺管家”等每季度组织户与户之间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并分别评出1-2名“红黑榜”上榜人员,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有效推动环境“净起来、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共享“百姓食堂”。依托家庭服务中心,“勺管家”只承办婚丧嫁娶宴席,拒办升学、乔迁等酒席,并限定每场酒席规模为20桌以下、每桌菜价成本不超过300元。对私自在家举办婚丧嫁娶以外酒席的,由“勺管家”“青年协会”等共同劝导制止,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逐步树立村寨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