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0月29日

提高学生生物遗传题解题能力的研究

○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石合雨

生物是理科学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生物遗传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较大。由于题型较为复杂,格式存在差异,会出现较多解题方面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先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原理,传授他们的遗传题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然后有条不紊地完成解题。

一、多对相对性状生物遗传题

1.判断属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遗传

在解答多对相对性状生物遗传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搞清楚其中所包含的每对性状的实际状况。在分析题目的时候,要分清解答的题目属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遗传问题,在判断的时候可以采用下面方法:

要看题目已知条件中有没有说明遗传基因具体位置,假如题目已经明确地告知在染色体上,这时就能知道生物的有性繁衍属于细胞核遗传,自然也就会遵从细胞核遗传原理和规律。假如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遗传基因在线粒体、叶绿体上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遗传题属于细胞质遗传,这时就要按照细胞质遗传规律解题。

2.明确性状基因位置

根据已知条件中确定性状基因的位置,这个针对的是细胞核遗传,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子代男女个体的表现型是不一样的,而且比例也是不相同的,这就说明该题目中的基因是性染色体所决定的。另外,在分析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于父母的性状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代的性状表现都是一样的,这时就说明该题中所涉及的性状是由常染色体决定的,如果实验中正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是不同的,还出现了后代遗传性状不是母本性状,说明遗传性状是由X染色体决定。有些生物遗传题给出的条件中可以直接知道显隐关系,如果雌性个体表现出的是隐性性状,并且父本性状为显性,则意味着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

3.分析性状属于显性还是隐性

在遗传题解题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的性状是一致的,这时子代的性状是分开的,就说明子代的性状为隐性,父母的性状为显性。这个判断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此外,这种判断显隐性性状方法也适用于遗传谱图。例如两个都是高茎母本和父本生成了高茎子代和矮茎子代,这时就可以直接判断出高茎属于显性,矮茎则属于隐性。遗传中还经常会出现父母的性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子代中出现了色盲孩子,没有色盲的孩子属于显性遗传基因,色盲的则为隐性遗传基因。在处理亲本杂交问题的时候,假如子代只显示出了父母其中一方的性状特征,而且正反实验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子代代表的双亲一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并且表现出来的是显性。X染色体显性和隐性的确定可以采用杂交方法,假如后代出现的是母本性状,这就说明母本是显性,假如后代中子女表现出来的是两种类型,也就意味着母本为显性,后代中子女性状相同则说明父本是显性性状。

二、基因分离定律解题

在遗传题解题中弄清楚了性状的遗传状况,就可以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题。生物考试中所涉及的和分离定律有关的习题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父母的基因推断子代基因,表现性状以及可能出现的比例,属于正向推理习题,难度比较小;另外一种是根据子代的基因和性状推断父母的基因,属于逆向推理习题,习题更加复杂,解答难度要高得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画出遗传图,然后结合子代基因类型,以及表现出现的性状判断双亲基因类型。此外,在解题的时候还要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当分离比为3:1的时候,说明父母肯定是杂交,当分离比是1:1的时候,说明父本和母本是测交。假如子代表现性是唯一的,可能存在着三种情况,双亲是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或者两个都是显性性状,还有就是一个显性性状和杂合子。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遗传题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遗传学原理,才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寻找到最佳解题途径,并不断总结解题规律与经验,才能全面提升解题的正确性,以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 2022-10-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172.html 1 提高学生生物遗传题解题能力的研究 /enpproperty-->